太学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武帝时期,规模非常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到了东汉中期(126年),太学规模扩大,太学生增至三万多人。导致这种变化的客观条件之一是 A.国力增长,政治经济空前繁荣 B.察举制的实施行之有效 C.全国行政机构设置发生了变化 D.造纸术的改进
|
|
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B.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 C. 宋代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D. 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
|
培根曾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
|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A. 指南针 B. 印刷术 C. 造纸术 D. 火药
|
|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 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 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 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 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
|
士大夫画成为中国古代画坛主流是在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明清
|
|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下列对材料表述正确的是 A. 重儒学,轻奇巧淫技的传统思维阻碍了中国科技的现代化 B. 中国的科技注重实用性 C. 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中国没有发展到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D. 中国专制政治是科技进步的政治基础
|
|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的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科技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李约瑟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 个人与社会、自然是无法分开的 B. 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C. 中国古代只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 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
|
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下列对材料有关信息理解有误的是 A. 材料有助于研究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B. 《玉堂杂记》最早记载了活字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开创了人类印刷史上的新纪元 D. 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代
|
|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 “司南”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 B.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 活字印刷始于宋朝,以后雕版印刷技术不再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