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据此推断作者的真正意图是( ) A. 中华民国建立导致了社会动荡 B. 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 C. 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 D. 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
|
|
台湾人民表示要“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下列各项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
|
有学者在评价一部著作时于指出:“………·为正在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这里评价的著作是 A. 《共产党宣言》 B. 《权利法案》 C. 1787年宪法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材料中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A. 城邦居民 B. 妇女儿童 C. 公民 D. 奴隶
|
|
《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A. 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 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 C. 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D. 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
|
|
下列是在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的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电视剧乙: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照皇帝的旨意起草文件交给门下省 审核,再交给尚书省的工部执行。 电视剧丙:徐州发生洪灾,阁臣据皇帝的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 唐朝、明朝、清朝 B. 秦朝、唐朝、元朝 C. 秦朝、唐朝、明朝 D. 唐朝、元朝、明朝
|
|
钱穆称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使人们热衷于当官……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隋朝创立的 A. 世官制度 B. 察举制度 C. 科举制度 D. 刺史制度
|
|
在袁世凯岌辟称帝时,被称为“北洋三杰”的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三人,在袁最需要他们支持的时候却云遮雾罩,且冯关键时刻还两次密电袁,要其“敝屣尊荣”,促其退位。“北洋三杰”的态度表明 A. 袁世凯损害了北洋集闭的利益 B. 袁世凯复辟行为遭到众叛亲离 C. 民众的民主意识有较大的提高 D. “北洋三杰”信奉民主共和的思想
|
|
宋朝皇帝的指令原则上须经二府,以“敕牒”(诏书)方式颁布执行,在这个程序中可以“封驳”(说明理由拒绝)。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批示,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这种设计 A. 使宋代君主权力受到相权的严重制约 B. 表明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相当完善 C. 有利于政府各部门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D. 使皇权受到决策程序的制度化制约
|
|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A. 正视历史,历史不容篡改 B. 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D. 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