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 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B. 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C.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C. 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 中国共产党内出现在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
|
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建立社会主义
|
|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共同目标是 A.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 实现君主立宪制 C. 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D. 建立民主共和国
|
|
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D.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
|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旋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A.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
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末“新政”的推行 B.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C.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 《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权利
|
|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
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A.清政府角色的变化 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民族矛盾缓和 D.阶级矛盾激化
|
|
有学者认为:“八国联军惊醒了中国这头“沉睡的巨人”,……让中国人向世界看齐,不自觉的参与世界近代化进程”。对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B.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惊醒中国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C.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开始认识世界 D.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造成深重灾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