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广州关税达185万两白银。嘉庆五年到道光九年,全国每年出口棉布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青睐。这种状况表明( ) A. 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 B.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C. 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D. 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
|
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南朝开始推行的“轮番上役”的制度被北朝所采用,大致每个工匠每年服役2个月,在此基础上,南北朝又差不多推行了雇佣工匠的制度。这表明 A. 官营手工业地位被民营所取代 B. 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 国家分裂阻碍手工业发展进步 D. 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政策调整
|
|
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代( ) A. 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 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 C. 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 D. 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
|
|
明中叶以后,刺绣品相当流行,北绣系统以实用性为主,南绣系统以画绣为主。画绣继承了宋代刺绣的传统手法并加以创新发展,四色淡雅协调,晕色自然,以绘补绣,绘绣结合,具有绘画的水墨韵味。这种南北差异表明 A. 文人艺术影响领域广 B. 北方重本南方重末 C. 南北经济结构差异大 D. 文化重心南移完成
|
|
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普查户口,编成户口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各户的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照人们的职业分为军、民、匠三大类、这一措施便于 A. 抑制土地兼并 B. 发展商品经济 C. 调和阶级矛盾 D. 强化社会控制
|
|
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出( ) A. 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 B. 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 C. 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D. 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
|
|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记载:“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年115斤,1949年130斤。”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农业发展具有 A. 脆弱性 B. 落后性 C. 封闭性 D. 先进性
|
|
有文献记载,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的部队一直在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财税来源。只有通过沿途劫掠富豪,才能维持军队经费。下列对该部队遗留财富的考古发现可为此提供证据的是 A. 该有“大西”年号的银锭 B. 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 C. 大量金耳环等首饰 D. 记录分封将土的金封册
|
|
有学者认为,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一套“防弊”之政。其防弊之政的第一原则是收权,尽量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第二原则是分权,尽量使各层权力机构的权力趋于分散。宋初措施主要体现第一原则的是 A. 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 B.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C.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D. 中央设置二府三司
|
|
下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此图可反映出( ) A. 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 B. 九品中正制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 C. 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 D. 士人们普遍关注和追求进士科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