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一位学者见到了一份题为《曾侯致英夷使臣威妥玛书》的史料,是曾国藩对西方人进一步在中国进行通商传教的要求的驳斥。但是在考证之中,该学者却发现这样一份重要的文献,在各种版本的曾国藩全集之中均未收录,而且其中在谈到威妥玛的文章和曾国藩自己的行踪之时也多有错误,据此可以判断该史料:

A. 因不是曾国藩所写而毫无价值

B. 在当时社会不会有任何影响

C. 对研究清末历史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D. 可以作为研究清末外交的重要史料

 

历史学习要注意对主干知识结构的梳理。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 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

B. 中国人民的探索抗争

C. 中国近代化步履艰难

D.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下图是一张题为《上海北门外民人驱赶夷人强筑马路示》的传单,其中有这样的文字:“尔我之祖坟田地,今被夷人强筑马路,方数十里,以石灰打印。现在起本乡数百余人周行开垦。凡吾同图被害之家,只宜并力持械出逐,不可坐视。若被毁去坟墓,悔之无及。准于二月初一日为始,候其动作,皆听鸣锣为号”据此判断该传单最有可能出现于

A. 鸦片战争后

B. 甲午战争后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 抗日战争后

 

“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职掌上来说的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事即带有家臣意味。”这段材料说明,在秦和汉初:

A. 贵族政治残留明显

B. 政治体制保留了家国一体的特点

C. 政治体制尚未建立

D. 君主专制登峰造极

 

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这反映出“内阁”

A. 是皇权执行机构

B. 其阁员位卑权重

C. 有助于合理决策

D. 是中枢决议机构

 

唐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负责草拟,门下省负责  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这样精细分工体现了

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 行政运作程序上的制衡

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该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中国古代历朝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或机构,如刺史和御史台。但是从秦至明清仍不断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屡禁不绝。这种现象无法断绝的根本原因是

A.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

B.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

C. 没有设立相应的惩治措施来配合监察体制

D.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的权力太小

 

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

A. 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B. 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

C. 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

D. 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编排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唐宋时期廷议制度逐渐程式化和规范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员专权乱政现象严重

B. 为了减少决策的失误

C. 提高中央机构行政效率

D. 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6748/68464) 首页 上一页 36743 36744 36745 36746 36747 36748 36749 36750 36751 36752 3675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