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A. 戊戌变法时期

B. 清末新政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以下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B. 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C. 为《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撰稿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 《每周评论》和《新青年》主要关注西方习俗礼仪

 

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

A. 各有特色

B. 扬中抑西

C. 扬西抑中

D. 无法相通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须经历一番痛苦,必须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这个潮流”是指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民主、科学思潮

C. 社会主义革命

D. 国民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使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

A. 工人的组织性纪律性更强

B. 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C. 深入工人阶级,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 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

 

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

A. 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

B. 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

C. 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

D. 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

 

有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如下评论: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你认为此人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是(   )

A.非理性的 B.完全错误的

C.片面的 D.中肯的

 

“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此对联评价的人物是

A. 鲁迅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胡适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关抗日战争的不同表述

观点I

观点Ⅱ

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在相持阶段到来后,正面战场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敌后战场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台湾得以光复。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整个抗战时期正面战场既有辉煌,又有惨败,敌后战场在整个战争中都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胜利雪洗了民族耻辱’,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再次振兴,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七七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新的爆发点,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等

围绕材料中一处或一处以上有关抗日战争的不同表述,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6757/68464) 首页 上一页 36752 36753 36754 36755 36756 36757 36758 36759 36760 36761 3676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