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  )

A. 儒学功利化    B. 儒学思辨化

C. 儒学伦理化    D. 儒学科学化

 

“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一蚀。五十六子月亦一蚀。蚀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下列观点与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一致的是(     )

A. “道法自然”    B. “因果报应”    C. “天行有常”    D. “天人感应”

 

《淮南子》载:“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A. 道家的“无为”思想

B. 法家的“变革”主张

C. 墨家的“节用”倡议

D. 儒家的“礼制”要求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 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C. 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D. 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

A. 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B. 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C. 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

D. 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

 

孔子的学生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体现了儒学(     )

A. 注重协调人际关系    B. 已经形成完整思想体系

C. 借助礼乐教化百姓    D. 利用伦理维护统治秩序

 

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的评论所体现的理念是(     )

A.以法治国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克己复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元定质,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贵《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去F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间尽短,又岂可乎?

——李贵《梵书》

材料二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未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们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

材料三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巍、唐氛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

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李贺和路德都被称为“异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他们的“异端”思想和矛头指向。

(2)根据所学知识,从社会背景分析“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为什么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8265/68464) 首页 上一页 38260 38261 38262 38263 38264 38265 38266 38267 38268 38269 3827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