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 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 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 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他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把它们纳入儒家总的解释之中。由于他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都要多。”这段话适宜于评价

A. 李鸿章和中体西用

B. 康有为和《孔子改制考》

C. 胡适和新文化运动

D. 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1896年,梁启超在代总理衙门起草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指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1898年张之洞出版《劝学篇》,提出: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体西用是当时中国各政治派别普遍接受的主张

B. 张之洞把西政作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其思想与维新派思想趋同

C. 梁启超与张之洞宣扬中体西用都有救亡图存的目的

D. 19世纪末,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1900年12月23日《纽约时报》刊载评论:“他们敢于独立思考,并能从商业的观点预测大清国未来除非融入世界其他民族的发展行列,否则可能发生巨大的政治灾难……他们试图在清廷或人民都没有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就立即推翻大清国延续已久的古老秩序”。该评论中的“他们”是

A. 洋务派

B. 维新派

C. 革命派

D. 激进派

 

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说明此时的张之洞

A. 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

B. 仍坚持洋务派的主张

C. 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

D. 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1865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 启蒙与救亡并重

B. 推动中国近代化

C. 实行民主政治

D. 实现民族独立

 

晚清梁廷相在《夷氛闻记》中对林则徐的抗英活动称赞有加,但在书的结尾却说,“天朝全盛之日,即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孰甚”,“反求胜夷之道于夷也,古今无是理也”。这反映出

A. 传统夷夏观念是近代化的障碍

B. “师夷长技”不能顺应时代潮流

C. 华夷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D. 习夷狄“长技”有失国体尊严

 

清朝前期,中国戏曲艺术出现了“花雅之争”,从目前尚能看到的花部戏剧本,如《卖胭脂》、《打面缸》、《探亲相骂》、《借靴》等来看,明显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它们与雅部剧本有着显著的区别,即大量的商人、市民成了剧中的主要人物,其根本原因是

A. 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

B. 民间文化的迅速繁荣

C. 清政府放宽文化控制

D. 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汉字的发明与演变经历漫长的过程,下图反映了“马”字的演进,其中篆书字体是

A.

B.

C.

D.

 

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

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

A. 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

B. 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

C. 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D. 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8546/68464) 首页 上一页 38541 38542 38543 38544 38545 38546 38547 38548 38549 38550 3855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