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据学者统计,从南北朝到元末的近千年中,东南地区有记载的虎患仅6起;到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记载则多达514起,几乎平均每年发生一次。这反映了明清时期东南地区

A. 人口增长与耕地矛盾突出

B. 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C. 已逐步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 文化教育水平提高

 

从南宋开始盛行的以职业划分户种的做法,全面实行于元代,到明代依然被保留下来,文献中明代的军户、灶户(制盐)、乐户、果户、菜户、渔户、捕户等,随处可见。这一长时段的现象可以佐证南宋以来

A. 社会变迁具有内在延续性

B. 政府对专业民户的人身控制加强

C. 分户经营稳固了小农经济

D. 社会生产的专业分工基本停滞

 

宋神宗在元丰年间推行新政,“以尚书令之贰左、右仆射为宰相,而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行侍中之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行中书令之职,而别置侍郎以佐之,则三省互相兼矣”。这有助于

A. 裁汰官吏冗员

B. 促进科学决策

C. 推动政务统一

D. 规范行政流程

 

宋朝统治者规定“不以文字罪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人们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们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由此可知,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

A. 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

B. 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

C. 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

D. 理学抛弃儒学禁锢思想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

A. 税制发生重大调整

B.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C. 自耕小农发展壮大

D.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战国时商鞍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

A. 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

B. 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上

C. 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D. 反映出“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

 

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些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

A. 生产技术的成熟

B. 粮食产量的稳定

C. 精耕细作的重要

D. 生产效率的低下

 

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

A. 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

B. 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C. 使得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 使得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元朝历代皇帝经常征召社会上大批有名的汉儒学者进入政治上层,其中还包括最被歧视的南人儒士,但他们大多进人中央的翰林院、集贤院等无实权的机构。这表明元朝

A. 政治管理实现封建化

B. 表面上积极缓和民族矛盾

C. 用高官厚禄笼络汉人

D. 以汉儒学者牵制蒙古官员

 

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这表明北宋汴京

A. 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

B. 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

C. 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

D. 商业活动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度的界限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8590/68464) 首页 上一页 38585 38586 38587 38588 38589 38590 38591 38592 38593 38594 3859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