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根据所学知识,这套“制度”不包括

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郡县制度

D. 分封制度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

A. 同姓亲族

B. 异姓功臣

C. 殷商降族

D. 先代贵族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下列节日中与宗法制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端午

B. 清明

C. 七夕

D. 元宵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自吾少时,绝无求富贵之心,而颇有树勋名之念。游(学)东西洋十年(后》……志在变法,在民权,……归见当道者之顽固如此,吾民之聋聩如此,又欲以先知先觉为己任,借报纸以启发之,以拯救之,而伯严(黄遵宪的友人)苦劝之作官。既而幸识公,则驰告伯严曰:“吾所谓以言救世之责,今悉卸其肩于某君矣!……吾之不欲明与公等(梁启超等逃亡海外的改良派志士)往来者,以为使公等头颅无可评之价,窃贼无可指之名。昭雪褒示,或者终在吾手,故姑且濡忍以待时。虽然,弃而不可留者,年也;流而不知所届者,时势也。再阅数年,加富尔(意大利立宪领袖,宰相)变而为玛志尼(意大利革命党领袖),吾亦不敢知也。

——摘编自《黄遵宪(1848—1905年)致梁启超书》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前黄遵宪的成长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遵宪的政治实践与认识。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季五代以来,各路军阀自行募兵,“军旅之士,各知其将,而不识天子之惠。”北宋开国,宋太祖“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其后又以木梃为高下之等,给散诸州军,委长吏(指知州、通判)、都监等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都下。”在平定江南过程中,宋太祖陆续释放各国军中被强征入伍的百姓,士兵入伍以本人“情愿”为原则。五代时因重金滥赏换取士兵效忠加速了募兵、养兵费用的无度飞涨,宋太祖则对士兵正当要求给予极大关注,并创立了廪禄制度,其中军俸根据资历和战功进行必要升降,如此在鼓舞士气的同时,又大大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为解决士兵出路,宋太祖还设置剩员制度。还规定,地方部队的精锐被抽调至京师充禁军,“老”、“病”及无家可归者归入剩员,主要从事官府、寺院、仓库等值班及洒扫杂务,其余既非“壮勇”,又不“老病”者则编入厢军。

——改编自范学辉《变法与变意:宋太祖募兵制度改革刍议》

(1)根据材料,概括宋太祖兵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太祖兵制改革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

——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

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人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叶以后,市民阶层人员变得庞大复杂起来,它包括了商人、店员、贩夫、手工业者、游民、士卒、下级官吏、下层文人等各色人物。随着城市人口剧增,千户以上的市镇比比皆是。总之,明中叶以后的市民阶层无论在人数上、区域分布上都远远胜于宋代;而市民人数的增多是市民力量壮大、登上社会舞台的前提。加上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日益繁荣,工商业者已日益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于是市民阶层开始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摘编自王言锋《中国十六~十八世纪社会心理变迁与白话短篇小说之兴衰》

材料二近代中国,在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为得有功名的士绅阶层。但到1905年以后,由于科举废除,旧士绅的地位渐为士绅取代。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新知识分子的人数,大约为士绅的十倍。在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极少,但其地位不断上升,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社会领导阶层除士绅、新知识分子外。还有富商。当时中国有四种商人,一种是普通商人,一种是盐商,一种是行商,一种是买办商人。近代以来受西方工商文化的影响,提倡商战,鼓励商人与外商从事竞争。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政治地位也提高了。

——摘编自张玉法《近代中国社会变迁(1860-191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市民阶层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国社会阶层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毛泽东1938年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蒋介石日记中写道:“倭寇民族特性急而短,而其军事学术非德式即法式,皆以短兵白刃速战速决为性能。……我应以坚韧、忍耐、延缓、持久之道,致其死命也。”这说明

A. 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B. 国共两党领袖对抗日所见略同

C. 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抗战

D. 国共两党的抗日政策完全一致

 

为犯罪的条款。同时承认了各爱国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1938年7月,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家机关——国民参政会成立。这说明国民党

A. 由集权化向协商化转变

B. 放弃一党独裁方针

C. 与共产党争夺中间势力

D. 阶级立场发生变化

 

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反映

A. 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B.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 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8670/68464) 首页 上一页 38665 38666 38667 38668 38669 38670 38671 38672 38673 38674 3867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