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20141213日上午,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犯下的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

中国人民必须牢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南京大屠杀惨案不容篡改

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人任何限制;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 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施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学者龙太江在《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中指出: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对美国宪政发展表现出的政治妥协理解错误的是

A. 两党相互制衡的宪法规定体现了政治体制的妥协

B. 参众两院议员席位的分配体现了多元利益的妥协

C. 人民权益的保障体现了宪政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妥协

D. 政治妥协有利于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这场彻底的革命)必然使旧制度所包含的坏东西和好东西同归于尽。没有充分准备的人民自行动手从事全面改革,不可能不毁掉一切……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作者在这里反思了

A.革命的彻底性所带来的弊端             B.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条件

C.美国革命对法国革命的影响             D.优良制度所具有的永恒价值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当时,这一代雅典人于公元前467428年,几乎40年的时光中,除了短时期外,曾一再选举他为十名司令官之一;……雅典在他的领导下,享受一切民主的权利外,同时也获得贵族与独裁的优点。——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材料中的应是(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苏格拉底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乎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 黄宗羲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度      B.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

C.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    D.设方镇以克服郡县制度的弊端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A. 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 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C. 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 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汉代重在,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A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

C.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8674/68464) 首页 上一页 38669 38670 38671 38672 38673 38674 38675 38676 38677 38678 3867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