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地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中统、至元间……嫌外于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三: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皇帝 ┌———————╂——————┐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 —— ┬ —— ┬ — ┬┴— ┌ —— ┬ —— ┬ ——┐— —┐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太仆 材料四: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五:“(明)太宗皇帝入继大统,首擢翰林编修,初建内阁于奉天门,简任翰林之臣七入其中,所职代言,属时更新,凡制造……咸属焉。”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六: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薝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秦朝、隋唐、明朝、清朝的中枢权力机构各是什么? 中枢权力机构的发展演变有什么趋势?根据所学,请回答出除此之外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中还存在哪种趋势? (3)材料六中的机构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
|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清代宫廷剧《宰相刘罗锅》曾和它的这首主题歌一样风靡一时。但该剧的片名却犯了历史学上的一个常识性错误。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你认为它所犯的错误应是 A. “罗锅”一词有辱刘墉人格 B. 片名与剧情名实不符 C. “宰相”称谓违背历史真实 D. 作品中的宰相不止刘墉一人
|
|
利玛窦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明朝时 A. 内阁具有最终决策权 B. 政府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 君权受到相权的牵制 D. 国家统治的基础是贵族政治
|
|
黄宗義在评价内阁制度时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由此可知 A. 内阁提高了行政效率 B. 内阁成员拥有决策权 C. 黄宗義肯定内阁制度 D. 内阁制度强化了专制皇权
|
|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中看出明代的阁臣 A. 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B. 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C. 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D. 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
|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 ) A. 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B. 唐代的三省制 C. 元代的中书省制度 D. 明代的内阁制
|
|
《宋史》中记载:“宋初,循隋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 A. 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权与财权 B. 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 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 分割军队的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
|
秦设郡县二级制,汉代设州郡县三级,唐代设道州县三级,宋代设路州县三级,元代设省路府州县五级,这一现象从制度设计目的的角度反映了 A.地方主动性能动性加强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王朝疆域越来越辽阔 D. 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
|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 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