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努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

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

A. 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

B. 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

C. 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 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倾错误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义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C.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D.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 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C. 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D. 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 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B.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

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18954月以后,《申报》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中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这反映了(    )

A. 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管控

B. 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C. 民众开始关注日本文化

D. 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 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B. 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C. 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D. 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

A. 立法权控制司法和行政权力

B. 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权力制衡

C.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D.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分配权力

 

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

A. 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 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

C. 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D. 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指出,人民是指“聚合在一起并且基于他们对法的合意和对公共利益的一致性而转化为社会的大众”。其意在强调

A. 民主是法律的保障    B. 法律就是社会契约

C. 法要体现公共意志    D. 平等是自然法核心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8718/68464) 首页 上一页 38713 38714 38715 38716 38717 38718 38719 38720 38721 38722 3872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