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德国学者韦伯发现在欧美的一些多宗教国家,“商界领袖和资本所有者,还有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新教徒”。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思想密切相关

A. 人文主义

B. “因信称义”

C. “先定论”

D. 理性主义

 

英国的威克里夫被称为“宗教改革的晨星”,他在欧洲最早倡导进行宗教改革。下列观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A. 任何统治权都来自上帝的恩典

B. 教会是上帝与信徒之间的最佳中介

C. 《圣经》和教皇命令都是教条

D. 英国国王向教会缴纳税收是合理的

 

13世纪30年代,天主教会开始设立宗教裁判所,对持“异端”思想的人进行残酷迫害。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天主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 天主教会开始堕落

C. 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

D. 天主教会禁锢人性

 

从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 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B. 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C. 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 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最接近客观事实的应是

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

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  

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言说:“臣之于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

A. 王安石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B. 王安石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 王安石变法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王安石在讲学时,曾经给学生出一道问题:异时多兵矣,而不以兵多故费财;今民之壮者多去而为兵,而租赋尽于粮饷,然亦不足于兵。此其故何也?这反映王安石在教学中注重   

A.因材施教                    B.军事教育

C.经世致用                    D.理财为先

 

王安石在《言事书》中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主张,这表明他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

A. 增加赋税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需要

B. 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

C. 对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赋税

D. 精简国家机构以减少财政开支

 

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 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 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 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 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

A. 分权、强兵弊端无穷

B. 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 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D. 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8714/68464) 首页 上一页 38709 38710 38711 38712 38713 38714 38715 38716 38717 38718 3871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