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室、贵族到学者、海员都想在大西洋上找到一条通达东方的发财之路。揭开这一序幕的是 A. 葡萄牙人的海上探险 B.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 西班牙人的殖民探险 D.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
|
2013年中国与日本围绕“钓鱼岛”的争端不断,中国用实际行动,有理、有力、有节地对日本进行回击。当今的中国已充分地认识到了海洋权益的重要性。回顾历史,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
|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相关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B. 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内涵就是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抑制商业的发展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
|
|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 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 C. 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
|
明清时期,号称“山西票号”的票庄遍布全国各地,且据史料记载,八国联军向中国索要赔款时,慈禧太后掌权的清政府曾向晋商乔家借钱还国债,足见晋商的经济实力。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票庄的出现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②票庄是一种介于钱庄与银行之间的旧式金融机构 ③晋商是明清时期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商帮 ④晋商和官府勾结卖国求荣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
|
山西在明朝中叶出现“商贾之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埒王公矣”。入清以后,山西人择业把商业排在首位。雍正帝朱批称:“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这些材料反映出明清晋商对当时山西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 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 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 引起了社会风尚的变化 D. 形成了独特的晋商文化
|
|
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 闭关锁国 B. 朝贡贸易 C. 市坊制度 D. 官营专卖
|
|
汉朝时政府曾建立了以“工官”工场,即官营企业为基础的“工官”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后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起了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基础。“工官”工场和国营企业都 A. 代表了当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 B. 决定着当时市场的供求 C. 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
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 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扩大 C. 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 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
|
中华文明在新石器时代获得重大发展,下列各项中属于该时期重要成就的是 A. 瓷器制作技术成熟 B. 纺织技术出现萌芽 C. 冶炼技术出现 D. 青铜铸造技术达到很高水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