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

A. 唐朝尚书省    B. 元朝中书省    C. 明朝内阁    D. 清朝军机处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设三省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行政区划的局部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历史地图最有可能是哪一个朝代?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隋唐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元朝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它们之间的本质不同是

A. 机构性质    B. 历史影响    C. 职权范围    D. 设置目的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 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 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D.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以下是宋代确立的两条老规矩,这些老规矩所起的作用是    

老规矩一: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老规矩二: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A.开始建立古代监察制度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杜绝了官吏的横征暴敛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 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对下表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 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 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D.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

A. 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 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 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8727/68464) 首页 上一页 38722 38723 38724 38725 38726 38727 38728 38729 38730 38731 3873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