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A. 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 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 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
|
有学者说:“三代之前的宗法制,是皇帝制之前的一种制度,它与皇帝制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皇帝制专制。”“没有皇帝制专制”的主要表现是 A. 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的形成 B. 嫡长子继承制对君主权力的削弱 C. “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 D. 分封制下君主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
|
|
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商纣王即位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 B. 商末已推崇嫡长子继承制 C. 体现了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 D. 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
|
|
“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谷梁》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 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 B. 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 C. 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D. 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宰、相之名分别出现于商周及春秋之时,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后来,宰相一直沿用于整个封建社会。不过,除辽代设置“宰相”外,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2:三省制由于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不免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浪费时间。于是,唐太宗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便于宰相合议军国大事。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开始只有三省长官,后来又陆续增加了一些官员,以“参知政事”等名义参决朝政,这些人也是宰相。政事堂的创立,增强了三省制的功能。 材料3:宋朝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的措施,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种运行机制虽然可以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却严重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 请回答: (1)宰相名称始于何时?它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 (2)唐朝和宋朝为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3)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就是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过程,下列历史现象不能说明此过程的是 A. 汉朝的中外朝制 B. 陏唐的三省六部制 C.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D. 元朝的行省制度
|
|
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这一建议在汉武帝时得到实施,即 A.分封制 B.推恩令 C.节度使制 D.郡国并行制
|
|
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这种帝国结构”包括 ①皇帝制度 ②三公九卿制 ③郡县制 ④三省六部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
南宋何澹《龙泉县志》:“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中一号龙渊。”龙泉原名龙渊,因剑而得名,唐时因避高祖李渊讳,改名龙泉。这一改名体现了 A.维护皇权的独尊 B.借皇帝名号宣传 C.宗法观念的影响 D.神化皇权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