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左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亩”、“郤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 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C. 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 土地日渐私有化

 

“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

A. 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B. 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

C. 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 笼络士子的文化政策

 

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材料表明中华法系

A. 重视维护君主专制

B. 基于小农经济和宗族社会

C. 维护商品经济秩序

D. 侧重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一位学者曾对弟子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下列属于这位学者的观点的是

A. 格物致知

B. 致良知、知行合一

C. 克己复礼

D. 天子之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惟宋为然”。与此相关的重要因素是

A. 政府重武轻文的观念

B. 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C. 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D. 官僚体制开始成熟

 

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

B. 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

C. 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

D. 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

 

2013年我国新一届领导人换届后,“大部制”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词。对中央机构进行改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以下历史现象与这一总趋势联系不大的是

A. 行省制度创立推广加强了中央集权

B. 三省六部制制约分散了相权

C. 三公九卿明确了职权部门权力分工

D. “二府三司”权力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

 

史书中关于汉武帝与其丞相田蚡有这样一段记载:丞相入朝奏事,推荐了一些人担任官

员。皇上说:“你任免官吏任免完了吗?我也想任免一些官吏。”这则记载反映出

A. 官吏任免权全操于丞相之手

B. 中外朝制度削弱了君主专制

C. 地方王国问题仍然威胁皇权

D. 从无为到有为转变很有必要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

A. 儒家思想的发展

B. 郡县制度的发展

C. 宗法制度的影响

D. 小农经济产生

 

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 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B. 监察体系臻于完备

C. 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D. 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9069/68464) 首页 上一页 39064 39065 39066 39067 39068 39069 39070 39071 39072 39073 3907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