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A.三国时期东吴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B.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上。”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汉代的内外朝制度

B.唐朝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度

C.明朝后期的内阁制

D.清朝中期的军机处

 

易中天曾经说:“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锋,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

A.争夺学术霸主地位

B.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C.寻求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新途径

D.学术界的混乱和无序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至1938年,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提高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273%下降到32%;政府还为公民提供了免费医疗、养老金、疾病和残疾津贴、产假、带薪休假和儿童补助等。五年计划成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但五年计划也结束了布尔什维克与农民之间的联盟。农民们不再与政府合作,从而形成了他们在自己小块土地上的高生产率与在集体农庄土地上的低生产率的鲜明对照。农业上的低生产率反过来又损害了苏联工业的情况。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再投资时,这便意味着低工资与消费品的短缺。一位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他们在付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行五年计划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刚被赐进士出身的康有为,痛斥科举使国人闭塞愚盲。过去闭关自守,愚弄国之百姓,尚可天下太平;如今海道大开,万国交通,竞逐富强,生死存亡之时,再以科举闭塞民智、窒息人才,亡国灭种,则指日可待。科举积陋已久,变科举、倡新学、开民智、求人才,在当时已有共识。庚子之乱后,清廷变法新政,封疆大吏张之洞等要求变通科举。终于到光绪三十一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主稿,请立废科举。待最后一根稻草压断了骆驼的脊背后,皇上只得诏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1905年废除科举,科场改做学堂,各地新学堂数以每年一万所左右的速度增加。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有六万多所新式学堂,学生数将近两百万。新学堂培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接受启蒙思想,崇尚科学民主,掌握了现代知识与思维方法。新式文人学习各种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接受科学进步、民主自由新思想。这些思想无不冲击着传统儒家的观念与价值。但科举制度废除后,传统文人感到无所适从,废除科举与传统文人的失落,使儒家主体的传统文化失去其制度与个人的保证,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危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进行评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初,漕运方式是水陆兼挽,参以海运。……永乐十三年,运河全线畅通,明王朝行“支运”之法,以运河漕运取代“海陆”兼运。具体为:各地漕粮先由当地民户运至指定的粮仓,再由各地卫所军官分段递运至京。此法每年四次,运粮达三百余万石。宣德六年,明廷……始行“兑运”,实行军民联运。先由农户运粮至粮仓附近各府州县水次码头,交兑给官军领运,再由官军全力负责运往京师,粮户只需按道里远近,给官军以一定数量的耗米和轻资银作为酬劳。至成化七年才被“长运”法取代。……“长运”又名“改兑”,是直达法。它是让运军直接赴江南各州县水次交兑,然后径直运往京师,免除农民长途运粮,只是在原有的加耗之外,每石加米一斗,充作渡江费。长运法是明代漕运方式不断变革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谓比较完善的一种漕运方式。

——整编自吴琦《中国历代漕运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代漕运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漕运改革的历史作用。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立宪政治,以代表国民公意为准则,而最适于运用此制者,则莫如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与责任内阁是联为—体的。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

政党贯彻国利民福之蕲向,进而组织政府,则成志同道合之政党内阁,以其所信之政见,举而措之裕如,退而在野,则使他党执政,而己处于监督之地,相摩相荡,而政治乃日有向上之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民国初年宋教仁关于政党政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教仁政党政治活动的作用。

 

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列宁说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5024/68464) 首页 上一页 45019 45020 45021 45022 45023 45024 45025 45026 45027 45028 4502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