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应是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仪式,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

D.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民族主义,反对君主政体

 

“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统治

D.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个人”作为单独的自治单位,独立于家庭、社区和社会秩序之类的集体性概念之外。有学者认为,“个人”所具有的这一内涵,“只有到了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才得以形成”。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应是

A.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

C.启蒙思想强调人的“理性”

D.《人权宣言》宣称人生而自由平等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

D.三权分立学说

 

一书中写道: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苏格拉底在和人交谈时总会提出一连串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

A.平等相待

B.启发引导

C.辩证思考

D.逻辑推理

 

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

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

 

“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C.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D.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5065/68464) 首页 上一页 45060 45061 45062 45063 45064 45065 45066 45067 45068 45069 4507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