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面是1926年~1929年中共工人党员占党员总数比重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B.城市工人暴动的惨败

C.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

D.反“围剿”斗争失利

 

1930年李立三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李立三路线产生的根源是

A.受共产国际的影响

B.对苏俄模式的迷信

C.缺乏对中国国情的了解

D.基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地位

 

1927年9月20日,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上,毛泽东在官兵面前发表讲话:“秋收暴动我们是打了败仗,但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现在不去打浏阳、长沙,是为了不吃更大的亏,要换一个打法。”为此,他

A.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领导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

C.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

D.主张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五四运动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D.爱国学生团体纷纷建立

 

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认为“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项价值。”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

A.得到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中,不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丁健在《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中说:“民元孙中山让位,既不是革命党人的完全失败,也不是袁世凯的大获全胜,又不是帝国主义、立宪派的无利可图,而是一个共赢的结果。”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利在政局稳定,实现民主共和

B.袁世凯败在北洋军阀割据,未掌握实权

C.革命党人胜在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

D.立宪派利在袁世凯复辟,实行君主立宪

 

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初,满、蒙、汉等许多民族代表和社会团体先后发出通电和呈文,表示共同努力“造五大族之幸福,建中华民国之新猷”。这表明当时社会

A.要求践行三民主义

B.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C.认同新生民族国家

D.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1851年和1911年是我国传统干支纪年中的农历辛亥年,这两年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部分实现政治民主化目标

B.都尝试推翻清政府,最后被其绞杀

C.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D.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结论的内容是

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5193/68464) 首页 上一页 45188 45189 45190 45191 45192 45193 45194 45195 45196 45197 4519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