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之会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鹅湖之会上,朱、陆双方激烈辩论犹有异同。“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陆王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材料表明朱、陆双方的分歧是 A.宇宙的本原 B.穷理的途径 C.人性的善恶 D.孔孟的纲常
|
|
据史料记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绞绸之利”。这种“迁业’现象本质上反映的是 A.农村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国家推行了重商主义政策 C.农村经济结构已发生改变 D.手工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
|
|
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此材料意在强调分封制 A.积极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B.有效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构建了“家国一体”的局面 D.形成了按“周礼”行事的传统
|
|
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中国先秦时期己有许多关于环保的史料,《荀子·王制》中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古代中国的环保工作由专职的“虞衡”部门负责。“虞”是山林川泽资源保护的监督机构,“衡”是山林川泽资源保护的执行机构。配合虞衡职司的还有一定的惩罚法令,如周文王时期曾颁布保护自然资源的《伐祟令》、《野禁》等。“有不如令者,死无赦。”……据《旧唐书》记载。当时政府还把京兆、河南两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北宋十分重视包括山场、林木、植被、河流、湖泊、鸟兽、鱼鳌等众多方面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执法。明清的法律则多沿用《唐律》。并有所发展。 ——根据《古代环保制度之镜鉴》整理 材料二 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的措施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英国当时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原因。在治理环境方面英国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
|
旧帝国主义时代,欧洲列强对非洲最感兴趣的是黑人奴隶贩卖。新帝国主义兴起后,列强更将触角延伸到占领非洲的土地和抢夺非洲各地的资源。新帝国主义时代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工业革命赋予列强经济上的绝对优势 C.新科技革命带来新的殖民模式 D.以贩卖黑人奴隶为主的殖民方式没落
|
|
“1849年(英国)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这一决议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材料反映了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自由主义思想被多数国家接受 C.英国殖民霸主地位动摇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
下面是某一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示意图,该示意图
A.表明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 B.反映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时的外贸特征 C.表明英国的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D.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外贸状况
|
|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C.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
|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招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
|
16世纪伊始,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使美洲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小麦、马匹、牛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①给美洲人民带来重大灾难②推动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③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④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