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古罗马的法律谚语:“所谓正义,主要的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这一法律谚语主要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遵循

A.证据法则

B.民主法则

C.程序法则

D.自然法则

 

梭伦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对“权威的根基”合理的理解是

A.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B.成年男子独享公民资格

C.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十将军委员会独裁统治

 

美国史学家海斯·穆恩·韦兰在《世界史》中写道:“大多数制定宪法和把全国政府置于宪法之下的人,如华盛顿、约翰·亚当斯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都倾向于贵族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他们不信任平民——他们的目的在于把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平衡起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邦联体制的松散性

B.政治家对古代雅典民主的反思

C.多数政治领袖出身于贵族

D.政治家反对主权在民思想

 

据《史记》记载: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

A.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

C.时间久远脱离现实

D.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

 

“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摘自余英时著《朱熹的历史世界》作者在此强调的是宋明理学

A.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

B.确立三纲五常的地位

C.突出格物致知的目的

D.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

 

隆庆元年1567,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变化的出现标志着

A.重农抑商政策面临着重大的转型

B.海上丝绸之路较以前有重大发展

C.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

D.朝贡贸易渐为民间海外贸易取代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白寿彝《中国通史》描述:“南宋都城临安府‘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尤盛,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本质上说明了

A.坊市制度犹存

B.市民生活富足

C.城市经济繁荣

D.社会政治清明

 

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嘉靖四十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匠籍的这些变化

A.客观上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B.根本原因是工匠的反抗斗争

C.反映了明清时期手工业走向衰落

D.说明了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5710/68464) 首页 上一页 45705 45706 45707 45708 45709 45710 45711 45712 45713 45714 4571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