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出现三个享有世界声誉的三大悲剧家,他们都善于从传统的神话中寻取戏剧的题材,从观众所熟悉的故事中,体现存在于现实生活里面的思想感情上的激烈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而导致的不幸的遭遇。根据材料可推测这三大悲剧家的作品成功之处在于

A.顺应了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

B.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宗教情绪

C.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

D.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智者学派普罗狄柯认为,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克里底亚认为,神对人的命运是不关心的。这些认识

A.有利于树立起人的尊严和权威

B.成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C.打破了对希腊神系的图腾崇拜

D.导致个人主义在古希腊泛滥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说:“古者井田养民,其田皆上之田也。自秦而后,民所自有之田也。上既不能养民,使民自养,又从而赋之,虽三十而税,较之于古亦未尝为轻也。”这反映出作者的主旨是

A.呼吁健全的社会保障

B.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

C.主张限制自耕农经济

D.抨击封建土地所有制

 

魏晋时期,佛教成为豪门世族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而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从唯物主义观点展开了反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斗争。隋唐佛教更加发展,而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小地主学者举起了排佛的旗帜。材料表明

A.阶级斗争是推动思想进步的根本原因

B.思想领域的斗争是社会矛盾的反映

C.唯心主义思想一直占据官方统治地位

D.唯物与唯心之争推动社会思想发展

 

秦代会稽刻石及秦简中规定:妻子杀死与人通奸的丈夫无罪;夫因妻凶悍而将其耳撕裂当处耐刑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而汉代以后则情形大变,唐、宋律法规定:妻殴夫规定徒1年,伤重者加凡伤3等处罚。此变化反映了

A.秦代严格实行“以法治国”

B.唐宋律法严重缺失公正性

C.儒家伦理道德得到了强化

D.理学已成为封建主流意识

 

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A.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B.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

D.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

 

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在清代,华北农村将儒、释、道统称为“大教”,而在黑龙江的某些庙宇中“塑三教像,如来居中,左老聃,右孔子,而以匠作医卜杂技之祖配,榜日三教祖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古代中国

A.儒、释、道“三教”已经高度融合

B.农民对各种宗教的认识极其混乱

C.下层民众的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D.宗教传播深刻影响民众日常生活

 

明朝李渔在《衣衫》中写道:“妇人之衣,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红紫深艳之色,违时失尚,反不若浅淡之合宜。贵人之妇,宜披文采;寒俭之家,当衣缟素;所谓与人相称也……面白者衣之其面愈白;面黑者衣之者其面亦不觉其黑,此其宜于貌者也。”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A.妇女服饰具有一定价值取向

B.妇女服饰具有严格的等级标准

C.妇女服饰以黑白为主色调

D.妇女服饰崇尚淡雅色调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5975/68464) 首页 上一页 45970 45971 45972 45973 45974 45975 45976 45977 45978 45979 4598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