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8571月,香港《中国之友》登载了某欧洲人在中国南京的经历:“黎明时我才出去,出乎我们的意料,满街都是尸体。我们发现这些都是第二位的卫兵、官员、司乐、文书和家仆。……我们在那儿,第一位解决某些分歧而坐轿来到的第二位的宫殿时,他看见第二位的有些军官不跪下,就向第二位诉说,第二位不顾自己的尊严身份冲出去亲手杀了他两三个军官的头。”这段见闻记录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英法侵略者的暴行

C.太平天国运动             D.清军镇压农民起义

 

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增开十口岸,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这段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是(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撰文说:世人皆以孔子为“大圣”,我也认为他是“大圣’。都把老、佛视为“异端”,我也认为是“异端”.我何人也,我不过是追随大家而已。正因为我追随大家,所以我把孔子像供奉在佛教寺院里。这段评论反映了他的思想或精神是(  

A.反对思想禁锢         B.抨击了儒学的虚伪

C.反对“异端”          D.批判了社会的不公

 

“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凡有文人学士,道士和尚,大抵以‘无特操’为特色的。”鲁迅所指现象反映的是(  

A.近现代大规模西学东渐   B.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D.传统儒学的发展与演变

 

据统计,在汉武帝统治的50余年中,曾有12人任宰相,得以善终的只有7,其他5人或自杀,或下狱死,或被腰斩。公孙贺在被任命为丞相时,甚至“不受印绶,顿首涕泣”这说明了(  

A.汉武帝的昏庸无能              B.伴君如伴虎说法的合理性

C.汉朝丞相没有实权              D.皇权与相权矛盾无法解决

 

先秦政论文《五蠢》 将当时社会.上儒家、纵横家、游侠、贵族门人和工商之民称为“五蠢”。据此推理该书作者最可能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希尔和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制造社会混乱。1902年2月,司法部长根据罗斯福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犯《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890年7月通过,主要为禁止限制性贸易作法及垄断贸易的行为。)为理由,对北方证券公司进行起诉。1903年4月,明尼苏达地方法院判决解散北方证券公司。垄断巨头们不服判决,上诉最高法院。1904年3月,最高法院以 5∶4 票维护地方法院的裁决。

1903年2月,在罗斯福总统的压力下,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商业劳工部,还附带地成立公司管理局,其任务是调查各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且有责任公布和提供有关公司的情报。该管理局调查了石油、包装、烟草、钢铁等企业,为反托拉斯的起诉提供了材料。同年2月,国会通过“埃尔金斯法案”,禁止铁路擅自规定价格对大托拉斯给予优惠待遇。国会还拨款50万美元作为推行反托拉斯立法的经费。 1904年12月以后,罗斯福在数次发言中一再强调加强政府监督所有企业,特别是铁路的必要性。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政府颁布反垄断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反垄断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价。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二届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1947年11月)说:“英国关于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并撤出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独立国,犹太独立国和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规定阿拉伯国、犹太国和耶路撒冷市边界。按此方案,犹太国面积14000平方千米,阿拉伯国11000平方千米(分三块,有走廊联结)。……耶路撒冷市建立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

——万维网

材料二  1947年11月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开始发生冲突,1948年5月15日凌晨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持续到1949年4月12日结束。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援下通过战争控制了巴勒斯坦五分之四的土地,约20000平方千米,圣城耶路撒冷的新城区被以色列占领。联合国分治计划中的阿拉伯国未能成立,7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失去家园沦为难民,此后该地区接二连三的发生自杀性人体炸弹袭击事件。

——万维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沈家本在奏进《法院编制法》草案的奏折中一开始就引用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二十七日的上谕,称赞其“为宪政之预备,奠自强之初基,睿谟宏远”,自己“钦佩莫名”。接下来,沈家本介绍说,该草案经由修订法律馆馆员分门编纂,冈田朝太郎帮同审查,最后由他本人“折中刊定”,“阅八月始克属稿”。初稿告成后,又根据各部、院官制清单,“详加对勘,剥肤存贞”,最后形成了15章140条的奏进稿。奏折的重点,是解释“为各国通用,而于今日之实际及中国之风习未宜因袭”的几种制度。一为“定额”,即审判组织的人员组成。各国审判制度,通常是初级审判由一人实行单独制,地方审判、高等审判、最高审判分别以3人、5人、7人实行合议制。而《法院编制法》对此稍有变通,改为初级审采用单独制;地方审一般用推事1人,若经预审或再审则用3人;高等审判、最高审判分别以3人、5人实行合议制。二为“巡审”。日本在区裁判所设出张所,临时派遣人员审判案件。《法院编制法》仅规定在地方审判厅以上设分厅;巡审员仅由大理院酌量派遣,以特别事件且关系重要者为限,高等审判厅以下不得援用。

——吴泽勇《清末修订〈法院编制法〉(1910年颁布)考略》

(1)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编订《法院编制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关于《法院编制法》的编订。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齐太仓令获罪当施黥刑(古代肉刑之一,在脸上刺字),其小女儿缇萦上述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以替父罪,并指出肉刑一旦受之,“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汉文帝为缇萦的孝心感动,遂下诏说:“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生不息”,是“不德”,遂下令废除肉刑,并着手改革刑制:“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去发颈部系铁圈服苦役五年)”;“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死刑“弃市”(将犯人暴尸街头),但实施中受笞刑者大多死亡。

随后,汉景帝在公元前156年和公元前144年又两次下诏减少笞数,第一次是笞五百减为三百,笞三百减为二百。第二次是笞三百减为二百、笞二百减一百。同时规定笞杖的尺寸,以竹板制成,削平竹节,以及行刑不得换人等。经历文景时期的改革,国家刑罚体系的中间部分被废除了,只保留了最上的死刑和底部的笞刑。

——田琳《西汉初年的刑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年刑制改革的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西汉初年的刑制改革。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50095/68464) 首页 上一页 50090 50091 50092 50093 50094 50095 50096 50097 50098 50099 5010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