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明朝人于慎行在《谷山笔麈》中记载:“华亭相(明朝内阁首辅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徐光肩文集》载:“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材料反映当时

A.官商勾结现象严重       B.田庄手工业比较发达

C.大商人买田置地现象普遍 D.士大夫经商致富

 

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

A.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

B.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

C.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

D.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

 

《宋史·艺文志》,载有宋一代,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等)凡二千三百六十九部,三万四千九百六十五卷,较之自战国迄唐之集部,增二倍有余。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封建政府鼓励民间印刷书籍

B.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较大变化

D.科技、文艺获得较大发展

 

西汉政论家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当时的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痼疾”。材料中贾谊

A.分析了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B.指出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紧迫性

C.论述了解决王国问题的根本举措

D.运用儒、法两家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韩非子在《韩非子》中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这表明韩非子

A.注意维护宗法人伦关系          B.具有民本思想

C.反对儒家的道德教化主张       D.强调忠君思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吾辈少时,读八股,讲旧学,每疾视士大夫习欧文谈新学者,以为皆洋奴,名教所不容也;前读先生及其徒梁任公之文章,始恍然于域外之政教学术,粲然可观,茅塞顿开,觉昨非而今是。甲午之役,兵破国削,朝野惟外国之坚甲利兵是羡,独康门诸贤,洞察积弱之原,为贵古贱今之政制学风所致,以时务知新主义,号召国中。  

——摘编自《陈独秀著作选》  

材料二  康君枉议辛亥,谓其致国粹之丧失,教化之陵夷,政治之窳败,国命之分亡,诋毁共和,提倡虚君共和。吾等愤然击之。  

——摘编自《陈独秀著作选》  

材料三  康氏支持洋务,甲午战后置个人利益于不顾,力推变法,实为独主历史潮头之伟人。辛亥之后,坚持皇帝制度,有违历史大潮。就大时代而言,此两者皆为正常康君之左右,皆为人性之常态。 

——摘编自胡英时《论人的思想变迁的进步性与保守性》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陈独秀对康有为的两种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  

材料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代表联合王国的首相丘吉尔,经过会商,觉得把他们两个国家政策上若干共同原则(对更好的未来世界的希望即以此为基础)在此时向世界宣布,是合适的。  

第一,他们两个国家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它方面的扩张;  

第二,他们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  

第三,他们尊重所有民族选择他们愿意生活于其下的政府形式之权利;他们希望看到曾经被武力剥夺其主权及自治权的民族,重新获得主权与自治;  

第四;他们要在尊重他们现有的义务下,努力促使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战胜者或战败者,都有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为了实现它们经济的繁荣,参加世界贸易和获得世界的原料;  

第五,他们希望促成所有国家在经济领域内最充分的合作,以促进所有国家的劳动水平、经济进步和社会保障;  

第六,在纳粹暴政被最后消灭之后,他们希望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  

第七,这样的和平将使所有人能够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  

第八,他们相信,世界上所有国家,为了现实的和精神上的理由,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如果那些在国境外从事或可能以侵略相威胁的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武器装备,则未来的和平将无法维持;所以他们相信,在一个更普遍和更持久的全面安全体系建立之前,解除这些国家的武装是必要的。同样,他们会协助和鼓励一切其它可行的措施,来减轻爱好和平的人民在军备上的沉重负担。  

富兰克林·罗斯福  温斯顿·丘吉尔  1941年8月14日  

——摘自《大西洋宪章》  

(1)根据材料,概括《大西洋宪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宪章》的影响。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内既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  

——摘自孙中山《辞大元帅职通电》(1918年)  

材料二  是故受屈人民当联合受屈人民以排横暴者。如是,在欧洲则露(俄国)独(德国)为受屈者之中坚,英佛(英、法)为横暴者之主干在亚洲则印度、支那为受屈者之中坚,而横暴者之主干亦为英佛;而米国(美国)或为横暴者之同盟,或为中立,而必不为受屈者之友朋,则可断言也。惟日本则尚在不可知之数。  

——摘自孙中山《支那革命为欧洲列强所最忌——致犬养毅书》(1923年)  

材料三  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持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  

——摘自《孙中山选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孙中山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张出现的国内外因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建国初期有些开国元勋对外来移民疑虑重重,也制定过针对外来移民的严峻法律,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美国政府一直鼓励接纳外来移民,奉行来者不拒的政策。这一时期,有1000多万人移居美国,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欧洲,……这些外来移民对美国早期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增加了美国的人口,提供了庞大的劳动力市场,而且带来了一些美国工业化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并以各自族裔群体的传统和文化融入美国文化主流,使它逐渐丰富多彩。美国最初由各州和地方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处理移民事务。但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多和社会对移民事务的日益关注,联邦政府开始承担管理移民的工作,宣布只有国会才有权处理移民问题。1875年,国会对外来移民实行第一次控制,宣布禁止妓女和罪犯入境,以后又通过一个联邦管理外来移民的法案,……同时西海岸各地的排华问题逐渐被提上了联邦政府的议事日程。在加州议员和排华势力的鼓动下,国会于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规定禁止华工入境十年,并禁止华侨入籍。  

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开始了美国移民政策有限松动的阶段。这首先表现在1943年美国废除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排华法,重新允许中国人可以合法移民美国并成为美国公民。在社会舆论的迫切要求和广泛推动下,国会于1965年以压倒多数通过一个新移民法——“移民和国籍法”。根据这个移民法,美国取消了移民限额法中的民族来源制,改为按国籍(不按民族和种族)定了份额。  

——摘自丁则民《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发展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建国以来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建国以来美国移民政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满分5 manfen5.com  

 

上图反映了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流向。指出其中一个时期的一种流向,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50253/68464) 首页 上一页 50248 50249 50250 50251 50252 50253 50254 50255 50256 50257 5025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