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

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该打油诗流传的背景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弊端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

C.“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

D.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托克维尔评说的美国精神与形象主要源于(    )

A.联邦制原则                    B.中央集权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两党制原则

 

“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遣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

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

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53942/68464) 首页 上一页 53937 53938 53939 53940 53941 53942 53943 53944 53945 53946 5394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