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材料反映了 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 B.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 C.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D.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
|
|
上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 A.批评了冷战政策 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 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 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
|
浙江籍的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阿垅在其长篇小说中这样描述:“(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敌人入城。……敌人在紫金山下含笑作‘斩杀千人竞赛’。敌人侵入金陵女子大学,掳去了女人。敌人在街道上一面走一面放枪,街道流着血。……”此描述的场景 ①出现于淞沪会战期间 ②延续了六周,三十万中国人被杀害 ③是珍贵的史料,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④在发生及之后的几年内,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逐步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
下图是《农民画报》第一期封面,漫画中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从中可得知当时
A.辛亥革命爆发 B.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C.国民党围剿苏区红军 D.解放战争爆发
|
|
历代政府关于少数民族管理的各项举措中,不正确的是 A.秦朝在相当于“县”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同级别的地方行政机构“道” B.元代的宣政院是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C.清朝时期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
|
东汉崔蹇《政论》记载某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该工具是
|
|
下列言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 ②“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③“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④“灵魂单凭信仰,无需‘事功’,就可由上帝的约许获得释罪。”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①③②
|
|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温家宝的执政理念,也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列各项中符合该学派观点的是 A.“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B.“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而不义之辩乎?” C.“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
(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法国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1)材料一中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6分) ( 2)说明材料二中“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8分) (3)指出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8分)
|
|
(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方今中华诚非雄强,然百姓尚能自安其业者,由朝廷之法维系之也。……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宜就,二者斯强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等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这三样目的后, 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孙文《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四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等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什么共同之处? 在认识中国近代形势上,两者有什么不同?(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和材料四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归纳说明各自所起到的积极作用。(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的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