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 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
|
|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的教育 A.基础相当薄弱 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政治导向 D.发展急于求成
|
|
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说明 A.传统文化遭到猛烈冲击 B.北洋政府实行文化专制 C.儒家学说丧失社会价值 D.北洋政府提倡尊孔复古
|
|
《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 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 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 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
|
|
清代《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节妇烈女宋代有267人,到明代猛增至36000人。这反映出明代理学 A.弘扬了宋朝理学的精髓 B.与朱熹的理学思想不同 C.将宋朝理学推向了极端 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
|
《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了当时 A.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B.南方相对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C.南方物资供给全国各地 D.南方政治清明带动经济发展
|
|
《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 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 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 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
|
|
(10分)【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材料二 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农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场改革并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请回答: (1)阿里改革的主要目是什么? 据材料一说明这次改革使“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主要原因。(4分) (2)分析材料二,为什么说改革牺牲了农民利益? 这对俄国的现代化有何影响?(4分) (3)两次改革共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2分)
|
|
(24分)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美国形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攸鼯在奏折中就谈到美国民主制度,内称:“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 ——熊月之《民主制度在晚清的最早解读》 材料二 我们得感激罗斯福,因为他找着一个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来解决现代社会秩序中矛盾的方案。……若是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不虞威胁,不虞匮乏,信仰和言论有充分的自由,则我们不能不承认,不论各国解决这共同的课题的方式怎样不同,最终的目标是一样的。 ——费孝通:《20世纪的危机与罗斯福》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美帝国主义利用战争发了横财,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 ——l963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材料四 清末民国时期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基本是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l949到1972年,美国变成中国的头号敌人。l972年之后,尽管对美国的帝国主义定性没有根本改变,但美国形象在中国人的。中发生了悄然改变。改革开放,特别是l989年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十艮又爱的国家。 ——摘编自赵梅《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偏差? 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2)材料二对美国新政有何印象? 材料中所指的共同的时代课题是什么? 罗斯福找到的“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方式是什么?(6分) (3)分析材料三、四,据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l963年、l972年之后美国形象变化的具体原因。(6分) (4)上述材料反映出影响中国人对美国形象认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
|
(22分)宋代的历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8至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丈化的发展。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材料四 钱钟书曾说: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l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 说明理由。(8分) (2)据上述材料,从文明史的角度,概括说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8分) (3)材料四中两位学者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这与“宋代是个‘积贫积弱’时期”的观点是否矛盾? 说明理由。(6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