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同的专业立场对“光荣革命”有不同角度的解读。大众的版本是: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上台后大肆扩张天主教的势力,迫害清教徒,与信奉天主教的法国结盟。而以清教徒为主体的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集团则扶植不信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之女玛丽和她丈夫荷兰执政王威廉联合执政。托克维尔在历史研究著作中,把英国人的性格和理性能力等都带进了分析要素。美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教授则分析了英国“光荣革命,背后的商业背景,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各国国王都通过增税、贷款、卖爵位、印币和征用,在有限的疆土上不断扩大王权的经济力量。詹姆斯二世为了应付战争,不断增设新的税种,提高税率,完全绕开议会推进,导致议会怨声载道。政治家和法律学者则再上溯至1215年英国国王约翰不得不订立的《大宪章》,这是封建贵族与王室的政治权力契约,法律规则高于国王个人意志成为社会共识。“光荣革命”后,新国王不得不与支持他们上台的英国资产阶级代表的议会签署了《权利法案》。……在传统与变革的冲突中,走互相融合的道路,在斗争中妥协,是英国文化模式的显著特色。这种方式和缓、平稳、渐进,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摘编自王巍《金融可以颠覆历史》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后三个多月时间内就实现了国家的制度性改变,建立了统一的中华民国政权,其中最发人深省的就是革命中的妥协策略及运用。辛亥革命中的妥协主要包括汉族和满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民族妥协与争解,南方革命政权和清朝皇室之间的政治妥协与和解,孙中山和袁世凯两大政治“巨头”之间的权力妥协与和解。通过民族、政治和权力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彻共和之目的”。但这决不意味着和平妥协是芜原则的,首要原则是坚持共和底线。第二个原则是“五族共和”,国家统一。无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还是立宪派,对革命有可能造成的民族分裂、民族报复及原有的国家解体都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和有效的防范,国家没有陷入民族战争、领土分裂的局面。第三个原则是宪政原则,孙中山坚决地要求:“由参议院举袁为临时总统;袁被举为临时总统后,誓守参议院所定之宪法,乃能接权受事。”可见,革命是妥协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这是我们今天在肯定妥协的价值时,更要肯定更高意义上的革命价值的原因。 ——摘编自薛恒《辛亥革命中的三大妥协及其历史遗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光荣革命”发生的原因,并用史实说明英国为现代世界奠定的重要“基石”。(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派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中其妥协策略成功实施的原因和积极影响。(13分)
|
|
苏联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后,成员参加集体农庄的同时还可以有一块供自己支配的宅旁地,是集体经济下的个人经济。读下表《1940—1945年集体农庄个人经济农业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比例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苏联领导人认识到个人经济是集体农庄的有益补充 B.战争年代威胁社会主义公有制地位的私人经济增长 C.个人经济增长有利于满足农民家庭生活的基本需求 D.个人经济是不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民经营的个体经济
|
||||||||||||||||||||||
当代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评论:“正是德国人在l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化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这可以说明 A.科技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 B.民主政治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C.德国实现统一的前提和条件 D.英国已经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
|
下图反映了这一时期 A.白银外流使欧洲落后于世界潮流 B.东方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C.欧洲殖民贸易加剧了东方的贫困 D.白银流通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
欧洲近代民族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在经济上采取了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实质是经济民族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国家的统治者同新兴的商业资本家结盟,从政治上加强对经济的全面控制。该经济政策 A.有利于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 B.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提供支持 C.在工业革命过程中逐步确立 D.有助于缓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
|
|
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了。关于二者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是 A.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 B.反映了贵族势力的衰落 C.旨在限制贵族特权 D.以往习惯法的汇编
|
|
1931年11月以来,人民习惯称毛泽东同志为“毛主席”。其中毛泽东同志l954年当选的“主席”与新中国成立时当选的“主席”含义不同。这主要是基于 A.政党和政府的区别 B.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C.执政理念的更新 D.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化
|
|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抗战,下列史实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 ②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③民族工业由华中向西南地区转移 ④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②①④③
|
|
近代上海虽然拥有汽车的人数在慢慢攀升,但数量颇为有限,走路或骑自行车依然是大部分中国人的主要出行方式,人们都愿意住在出行方便的市中心。可见这一时期的上海 A.消费观念制约工业化 B.是中国近代经济中心 C.汽车制造业尚未出现 D.城市化发展受到制约
|
|
19世纪末《申报》报道:“(洋人在中国开矿时)惟是中国之人惑于风水者众矣,倘有开矿之举动,则日是山也,或有关乎某处之来龙,是川也,或有碍于某处之地脉,多方阻挠,不使其兴工。”该现象反映出 A. 盲目排外成为社会主流 B.风水理论成为反洋工具 C.民族工业步履维艰 D.中西文明激烈碰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