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
|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
|
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日常生活中,国民仍然把许多国产商品冠以“洋”字,如棉布称之“洋布”,雨伞叫做“洋伞”,铁钉直呼“洋钉”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国人仰慕欧美的心理 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 C.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结果 D.国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飞跃
|
|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共同目标是( )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
|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来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
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
|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论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兴起 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D.新型工厂制度的建立
|
|
史学家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导致这一历史性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 B.工业革命迅速扩展 C.各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争夺世界霸权加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