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政府设置的行省一般不以自然屏障为边界,如将汉中地区划入陕西,将徐州划归江淮,人为割裂自然经济区。其主要原因是 A.游牧民族经济活动单一 B.吸取宋代地方分权教训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节制 D.行省面积较广管辖困难
|
|
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
|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汉武帝时,因长期对匈奴战争,财政十分困难,汉武帝认为,许多大盐铁商家累积万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从不支援国家之急,于是他断然采取了废止盐铁自由经营、代之以国家专营政策。……后来,桑弘羊任治粟都尉,增设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掌管各郡国的均输事。各郡国多设均输官和盐、铁官,扩大均输业务,凡商贾所贩运的货物,只要有利可图,均输官都以地方所收租赋为本钱,购置当地土产,转运到外地牟利。 材料二 有些国家,允许它们全体人民经营殖民地贸易。母国人民,得从母国任何港口,与列民地通商,除了海关的一般证件外,不需要任何特许状。在这场合,经商者人数众多,他们彼此间的竞争,使得他们不能榨取非常高的利润。在这样宽大的政策下,殖民地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售卖他们自己的生产物,购买欧洲的商品了。……但英国对其殖民地贸易所采用的宽大政策,大体上限于原料或粗制品的贸易。至于殖民地产物更精致的加工,英商和制造者要自己经营,并请求国会,以高关税或绝对禁止,使这些制造业不能在殖民地建立。 ——摘编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 中国价格形成形式的比重及其变化
——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2002年度三种价格形式比重测算情况的通报》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期贸易政策的特点。(2分)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英国对外贸易推行的是什么政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4分)到19世纪中期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3)归纳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4分)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就当前我国深化改革中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6分)
|
|||||||||||||||||||||||||||||||||||||||
(20分)对历史进行合理阐释是重要的历史学习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编撰《法国革命记》呈递光绪。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描绘是:“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奔走流离,散逃异国,城市为墟,而变革频仍……普大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皆自法肇之也。”……1906年革命派在江苏创刊《复报》,田桐撰文说:“(法国革命)虽惨祸之来,骇人耳目,要皆彼迫胁我而为之者,我同胞又安敢辞哉?语曰:流血者,自由之母也;立宪者,革命之产儿也。” ——摘自宋严萍《19、20世纪之交中国思想界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 (1)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一所蕴含的法国历史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康有为与田桐审视法国大革命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并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3)综合材料一、二,我们可以用什么史观来建构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2分)并进一步谈谈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4分)
|
|
“帮助欧洲世界开始它的复乏兴之路之前,欧洲国家之间必须达成一些合约,……来自欧洲的……项目必须是一个联合体,即使不是被所有欧洲国家赞同,必须被一些欧洲国家赞同。”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 ①旨在复兴欧洲经济 ②推动了欧洲的联合 ③遏制了苏联的发展 ④导致欧共体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些体系”是指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空想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
|
|
恩格斯指出:“后世的立法,没有一个像罗马那样残酷无情地,无可挽救地把债务奴隶者投在高利贷债权者的脚下——这种立法都是纯粹由于经济强制,作为习惯法,而自发地产生的。”材料表明古代罗马法 ①极力保护私有财产权利 ②具有某些习惯法因素 ③强制调解经济生活纠纷 ④对后世立法没有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1957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丰收再丰收,跃进再跃进》的社论,提出争取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把我国各种主要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到世界上最高的水平。由此可知 A.全国掀起了“大跃进”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 D.“左”倾思想在不断发展
|
|
下图是当时刊载日本宣布投降消息的重庆《中央日报》。对该报报道的相关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美英苏等团结抗战迫使日本最终投降 B.蒋介石的播讲内容肯定了抗战的正义性 C.它是记录抗战胜利相关历史的文献资料 D.它是研究抗战胜利相关历史的间接史料
|
|
下表摘自苏云峰《民初之知识分子(1912-1928年)》,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发现,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和拥护者集中的组别应是 民初知识分子的年龄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