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地理志·序》谓:“……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材料中“□”内应填写 A.宋 B.元 C.明 D.清
|
|
“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菁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材料说明科举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有利于打破社会阶层的固化 C.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 D.提高了行政效率
|
|
唐代门下省主掌出纳帝命,审议、驳正中书省之奏议表章。凡中书省草拟的诏令要先送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退还中书省重拟,当时称作“封还”或“涂归”。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驳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由此可见唐代门下省 A.在中央处于枢纽地位 B.具有监察职能 C.是中央的执行机构 D.制约了皇权
|
|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部,每部设立一名刺史,共十三名刺史。刺史的工作方法是“乘传周流”(“传”指公家驿站的马车;“周流”意为到处巡视),材料表明刺史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调整了地方行政区划 C.以巡视的方法监察地方 D.防止了官员腐败
|
|
“秦王朝统一全国后……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材料中所说的国家管理方式不包括 A.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官僚政治
|
|
清代冯桂芬在《复宗法议》中说:“宗法者,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该观点认为宗法制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弘扬了传统文化 C.提高了国民素质 D.有利于社会管理
|
|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史家以为,天下者,君主一人之天下,故其为史也,不过叙某朝以何而得之,以何而治之,以何而失之而已,舍此则非所闻也。 ——梁启超《中国之旧史》 材料二:李大钊科学地阐明了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应当“承认经济关系在社会全结构中是其基址,承认经济在整个的文化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部分。” ——据《史学思想史讲义》(192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中国“旧史”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李大钊的史观受何思想影响?简要分析李大钊的史观形成的背景。(6分) (3)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史学研究的重点是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
|
(19分)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1)归纳材料一的治国思想,并对这一思想的实践效果进行简要评价。(6分)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主之所欲也,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4分) 材料三: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3)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2分) 材料四: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2分)这种制度有何作用?(3分)
|
|
(1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7分) 材料二: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2)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材料三: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
|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