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评价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志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 ( ) A. 国际地位的变化 B. 社会的变迁 C. 战败的结局 D. 经济的落后
|
|
清朝末年李滋然作《明夷待访录纠缪》抨击《明夷待访录》,认为“今日之谈革命、讲自由而重独立者,皆托此篇以济其邪妄”。该文中的“邪妄”实际上是指( ) A. 倡导工商皆本 B.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C. 学习西方 D. 反对君主专制
|
|
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资本主义萌芽迅猛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
北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使下列哪一现象在一定程度得到改变( ) A. “农民坏于徭役,而未尝特见救恤” B. “贫者以苦瘠之亩,苛数倍之输” C. “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D. “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
|
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以此倡导( ) A. 人性本善 B. 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 C. 格物致知 D. 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
|
某校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从唐诗诗句中分析唐朝历史面貌,下列分析最为恰当的是( )
|
||||||||||||||||
北魏孝文帝初期“京师民庶,不田者多,游食之口,三分居二”。为此孝文帝实行了( ) A. 宗主督护制 B. 俸禄制度 C. 均田制 D. 汉化政策
|
|
下列哪项史实,足以说明法家思想是能产生正反两方面作用的一把“双刃剑”( ) A. 分封制的确立和瓦解 B. 秦朝实现统一和短命而亡 C. 商鞅变法的成功和个人的悲惨结局 D.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和七国之乱
|
|
汉代皇帝曾亲耕籍田以供宗庙粢盛(指盛于祭器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则亲自蚕织以奉祭服,这体现了统治者( ) A. 对男耕女织的重视 B. 倡导重农抑商 C. 爱民如子 D. 以祭祀祖先为朝政的重心
|
|
下列各项是古代对某些水利工程的评价,其中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水利灌溉工程有( ) ①《史记》记载:“于是关中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②汉代民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③《史记》记载:“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④《桂海虞衡录》记载:“派湘之流而注之融,使北水南合,北舟逾岭”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