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从根本上说明当时中国 A. 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C. 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的成功 D. 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
|
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进行总结:“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大定,所谓‘民 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对这个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民主共和观念尚未为民众普遍接受 B. 创建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C. 民众对“民国共和”理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D. 民主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 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
|
“太平世界男女同权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此联是洪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描绘了太平天国定都后的斗争片段 B.体现了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 C.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改革措施 D.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军的意志
|
|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 “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
|
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
|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
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梅尼克于1946年写出了《德国的浩劫》,对纳粹主义出现作了初步剖析。后来灾难的种子根本上就植根于此前的历史之中,绝非现代史上的偶然现象。”作者所要表达的原因是 A.巴黎和会对德国的严厉制裁 B.长期分裂饱受大国欺凌 C.政治统一和经济的崛起 D.普鲁士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
|
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 还有预言它 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存在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 B.铁血政策的实行 C.它适应了经济的发展 D.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
|
|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强力敦促下,美国众议院2月28日以244票赞成、188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这意味着奥巴马在实施拯救美国经济的“新政”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总统在财政上受到国会监督与制约 B.美国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C.总统提交的各种议案需经国会审议 D.美国国会拥有最高立法权和行政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