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两组镜头,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议事,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最后由皇帝决定。 电视剧乙:徐州府爆发洪灾,内阁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明 B.汉、宋 C.汉、明 D.秦、唐
|
|
史学家许倬云根据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所做的统计研究,发现后一个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前一个时期:春秋时期为26%,战国时期为55%。比例增加说明 A.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 B.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 C.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 D.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
|
|
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 A.散漫自私意识 B.血缘亲族团结 C.家族观念流行 D.社会宗法观念
|
|
运用读书摘记卡收集和整理信息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下面是小明同学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摘记卡,请你帮助他完成。(22分)
|
|
(18分)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 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几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表1:“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 (“延期讨论”提案只需要简单多数即可通过)
材料三:表2:1961—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材料四: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4分) (2)材料二表l中反映出从哪一年起美国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分析下降的原因。(4分) (3)材料三表2中1971年的表决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4分) (4)材料四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应如何理解?(6分)
|
||||||||||||||||||||||||||||||||||||||||||||||||||||||||||||||||||||||||||||||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 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
|
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 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④参加重庆谈判, 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
||||||||||||||||
“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没有召开; ②各级领导机关无法正常工作 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 ④社会极度混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
中国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得到根本的改善 B.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力量失衡 C.不结盟运动发展的影响 D.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
|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A.社会制度的价值观不同 B.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C.复杂的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 D.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和相互制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