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徽商”在明清时期的商业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其经营行业之多、范围之广、积累财富之巨,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徽商很爱读书,他们有的白天经商,晚上读书。即便在路途中也时时忘不了读书。爱读书给徽商带来的影响有(  )

①便于提高文化素养,汲取历史上的商业经验智慧

②使徽州人经商形成风气,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徽商势力的强大,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④增强了其经商的理性认识,形成良好的商业道德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日本近代汉学家内藤湖南说:“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文中“宋代发生的商业革命”不包括(  )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C.出现了区域性的大商帮             D.出现晓市、夜市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①自然经济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   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清朝贵族生活方式的西方化

C.许多瓷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     D.这些产品都出自官营手工业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之一。《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家店”是一座千年老店,几千年来,各色人等都把他们自己的东西拿到店里来卖……后来的孔子是被统治者立的一个木偶,是为了用这个木偶“驯化”老百姓,让老百姓附从帝王统治的,这样的孔子当然越神秘越好。所以,“孔家店”开到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变质了……南宋时期。一个叫朱熹的人又开了一家分店,把老店的生意都抢了。

—胡文生《向西方学习:走进胡适》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关系的问题大豆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他们的最终目的已经不是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那样设定在国家和民族,而是定位于人的解放。他们不是民族主义者,不是栩庙堂之上的帮忙文人,在人与国家之间,他们更关心的是人的生存、发展和自由,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的保障。

—胡文生《向西方学习:走进胡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孔家店”在汉朝是如何“变质”的?指出朱熹所开“分店”的新特征。(6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6分)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55667/68464) 首页 上一页 55662 55663 55664 55665 55666 55667 55668 55669 55670 55671 5567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