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末梢与肌肉相连接的部分,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_____,引起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 。物质d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人体所有细胞,使这些细胞的产热量 。 (2)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中神经元只有两个,若A为此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 (只填编号)。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 (只填编号)。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 释放,作用于____________。 (3)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多肽,用b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d的分泌量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
|
下图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的某种植物光合速率(以O2释放量为测定指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中BC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对叶绿素而言,有效吸收的光主要是________。 (2)在图中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平均释放速率为0.8umol/m2.s,则A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约为___umol/m2.s。 (3)在实验过程中,给植物浇灌H2180,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218O先参与________。 (4)经测定,该植物细胞中DNA、RNA、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值为10:31:119,经植物生长调节剂Ttgx-15处理后,细胞内这三种物质含量比值变为10:46:220。据此分析,Ttgx-15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___。
|
|
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乙生态系统强②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
|
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 B.50% C.42% D.21%
|
|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
|
下表所示的4个实验中,实验材料与观察到的现象一致的是 A.l和2 B.2和3 C.1和4 D.2和4
|
|
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
|
某二倍体植物是杂合子,下图为其花药中未成熟花粉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据图回答:(每空2分) (1)图中①表示的是该花粉培养过程中的 过程,②表示的是 过程,图示过程所用的生物技术是 。 (2)图中从愈伤组织形成完整植株的途径有两条,具体通过哪一条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成分中 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最后获得的来源于未成熟花粉的完整植株都称为 植株(甲)。未成熟花粉经培养能形成完整植株,说明未成熟花粉具有 。 (3)对植株甲用 处理,才能使其结实产生后代(乙),否则植株甲只有通过 的方式才能产生后代(丙)。
|
|
现有下列装置(锥形瓶中为两个小烧杯,玻璃管中为某有色液体)、若干个正在萌发的种子、NaOH溶液、清水等材料,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每空1分) (1)实验原理:当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时,吸收的O2量________释放出的CO2量。 (2)实验步骤: ①取三个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编号1、2、3,其中3号装置作为对照 ②在1号装置的锥形瓶中右边的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________;在2号、3号装置的锥形瓶中右边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 ③在1号、2号装置的锥形瓶中左边的烧杯中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3号装置左边的烧杯中放入等量的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观察三个装置玻璃管两侧________的变化。 (3)实验现象: 1号装置玻璃管两侧液面__________________; 2号装置玻璃管两侧液面__________________; 3号装置玻璃管两侧液面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