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题

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不同种群的三个年龄期个体数量,其中种群密度将会增大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生物在发生进化时

A.总是适应环境的

B.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 自然选择总是正向的

D.生物的变异总是有利的

 

科学家格里菲斯和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实验是为了

A.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有遗传的作用

B.筛选肺炎球菌的药物

C.证明DNA是生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证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慢跑和激烈奔跑,在消耗同样多的葡萄糖的情况下,哪一种产生的能量更高。

A.慢跑                  B.激烈奔跑

C.正的能量同样高        D.无法判断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DNA是一切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遗传信息载体

C.淀粉、糖原和核糖都是生物大分子

D.叶绿体很小,结构内不可能有蛋白质的合成

 

石油降解酶去醛基后变为石化酶,这两种酶都能催化污泥中石油的分解

(1)验证石化酶化学本质所用的试剂名称是      ,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                      

(2)下图为不同条件下,石油降解酶对某湖泊污泥中石油分解能力的测定结果。

满分5 manfen5.com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若要比较石油分解酶及石化酶催化能力的大小可观测的指标是    

②湖泊中能合成石油分解酶的细菌可消除轻微石油污染,这种途径属于          分解,这一实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通过预实验得知两种酶的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为进一步探究两种酶的最适温度及催化能力,某同学以2℃为温度梯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石油降解酶及石化酶的最适温度和催化能力实验记录表

满分5 manfen5.com

指出表中的三处错误

                                                 

                                                 

                                                 

 

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豌豆基因在玉米细胞中翻译的场所是       ,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     

(2)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   个A基因(不考虑变异),A基因复制的模板是      ,杂交细胞能够培育成F1植株的原理是                 

(3)若杂交植物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则杂交植物在      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所占比例为         

(4)植物染色体杂交育种的优点是                                        。(要求写两点)

 

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该病毒致病机理简图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使雄性伊蚊不育。科研人员将沃尔巴克氏体导入受精卵的细胞质中,该受精卵发育成的雌蚊的后代中都含有沃尔巴克氏,其原因是      ,将含有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可以直接降低白色伊蚊种群的              ,从而有效控制登革热病毒的传播。

(2)血管通透性增大,            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            形成痛觉。

(3)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                     等激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

(4)物质甲为        ,该物质和抗体Ⅰ能促进                         ,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

(5)人体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是否患病取决于                                 

 

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某兴趣小组探究了水溶性物质M对光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组别

实验操作

蓝色消失

时间(min)

叶绿体

悬浮液

试剂1

试剂2

光照强度

CO2

5ml

0.1%DCPIP溶液5~6滴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3KLx

 

未通入

30

5ml

Y

60

5ml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1KLx

65

5ml

Y

120

(1)分离细胞中叶绿体的常用方法是                 。实验乙、丁中Y为            用细胞等渗溶液取代清水配制M溶液的目的是             

(2)蓝色消失是因为光反应产生了     。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相关气体产生的具体部位是      。因未通入CO2,暗反应不能为光反应提供                           ,所以气泡不能持续产生。

(3)本实验的结论有:

                                      ,②                                     

 

共629798条记录 当前(42393/62980) 首页 上一页 42388 42389 42390 42391 42392 42393 42394 42395 42396 42397 4239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