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
|
将苍蝇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皆相同(培养基、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等量)。8天后,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 ( ) A.甲瓶的环境不利于有翅苍蝇的生存 B.乙瓶内有翅的苍蝇能存活是因为发生了突变 C.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乙瓶 D.由此实验可推出若苍蝇不常使用翅,则翅会退化
|
|
如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一个物种的蜥蜴很快就进化为不同的物种 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的基因库
|
|
我国西北部的欧洲玉米螟与东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存在生殖隔离,但从外貌上几乎无法区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于外貌形态相同,因此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 B.由于具有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 C.无法判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
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的尽头,仍具有进化潜力,因为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曾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以下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叙述错误的是 ( ) A.地理隔离使大熊猫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B.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多样性 C.基因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D.大熊猫生存环境的改变可以导致生物发生变异,为种群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
|
用DNA连接酶把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Ⅰ(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切割过的质粒和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Ⅱ(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切割过的目的基因连接起来后,该重组DNA分子(如图所示)能够再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Ⅰ切割开的概率是 ( ) A.1 B.7/16 C.1/4 D.1/2
|
|
在生物遗传育种的过程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 ) A.用杂交育种方式获得矮秆抗锈病小麦优良品种 B.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西瓜 C.用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青霉素菌株 D.用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药培育单倍体小麦植株
|
|
下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 (1)B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F过程常用的药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打破物种界限的育种方法是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该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你想培育一个稳定遗传的水稻品种,它的性状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如果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为缩短育种时间常采用的方法是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4)现有三个水稻品种,①的基因型为aaBBDD,②的基因型为AAbbDD,③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每年只繁殖一代,若要获得aabbdd植株,至少需要 年的时间。
|
|
通过DNA重组技术使原有基因得以改造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运用这一技术可使羊奶中含有人体蛋白质,下图表示这一技术的基本过程,在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能识别的序列是—GGATCC—,切点在GG之间。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羊染色体中“剪下”羊蛋白质基因的酶是 ,人体蛋白质基因“插入”后连接在羊体细胞染色体中需要的酶是 ___。 (2)请画出质粒被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图。 (3)人体蛋白质基因之所以能连接到羊的染色体DNA中,原因是 ___________, 人体蛋白质基因导入羊体细胞时常用的工具是 _____。 (4)此过程中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中的表达是指 。
|
|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 ,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 类。 (3)A、B、C三种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 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最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_____________。 (5)在一块高秆(纯合子)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