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为1 kg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起,第1秒内受到2 N的水平外力作用,第2秒内受到同方向的1 N的外力作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0~2 s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 W B. 第2秒内外力所做的功是J C. 第2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 D. 第1秒内与第2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时所产生的 C. 结合能越大,原子中核子结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
|
如图所示,一根固定直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将质量为m1的滑块套在杆上,通过轻绳悬挂质量为m2的小球,杆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通过某种外部作用,使滑块和小球瞬间获得初动量后,撤去外部作用,发现滑块与小球仍保持相对静止一起运动,且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则滑块的运动情况是( ) A. 速度方向沿杆向下,正在均匀减小 B. 速度方向沿杆向下,正在均匀增大 C. 速度方向沿杆向上,正在均匀减小 D. 速度方向沿杆向上,正在均匀增大
|
|
位于A、B处的两个带有不等量负电的点电荷在平面内电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等势线,则( ) A. 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 c、d两点电势差大于0 C. 负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负功 D. 正电荷从e点沿图中虚线移到f点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
|
如图是某物体在 t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一时间图像,从图像上可以判断得到( ) A. 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B. 物体时间t内平均速度不一定是4.5m/s C. 该物体运动的时间t=2s D. 该物体的加速度为m/s2
|
|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b是原线圈中心的抽头,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c、d两端加上交变电压,其瞬时值表达式为u1=220 sin 100πt V,则( )
A. 当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22 V B. 当时,电压表V0的读数为110V C. 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V1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 当单刀双掷开关由a扳向b时,电压表V1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
|
|
如图所示,铁路转弯处外轨应略高于内轨,火车必须按规定的速度行驶,则转弯时( ) A. 火车所需向心力沿水平方向指向弯道内侧 B. 弯道半径越大,火车所需向心力越大 C. 火车的速度若小于规定速度,火车将做离心运动 D. 若路基倾角为α,无论火车是否按规定速度行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总等于mg/cosα
|
|
如图所示,四分之一光滑的竖直绝缘圆轨道M与水平绝缘轨道BC固定在同 一竖直面内。圆轨道半径为兄圆心0点和B点所在竖直线的右侧空间存在着平行于轨道 此向右的匀强电场。现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物块,从水平轨道上的P点处由静 止释放,P点到B点的距离为2R,物块经过B点恰好滑到A点。已知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 动摩擦因数为μ=0.5,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办求: (1)匀强电场的场强E; (2)物块第二次经过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物块第四次经过B点向右运动的距离与物块第二次经过及向右运动的距离之比。
|
|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与光滑竖直圆弧轨道BCD在B点平滑连接,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并滑下,经圆弧轨道最低点C后能沿轨道通过最高点D,此时对D点的压力恰好等于其重力.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 (1)物块运动到最低点C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A、C的高度差h与圆弧轨道半径R的比值.
|
|
用一根长为1m的绝缘轻绳悬挂一个带电小球,小球质量为1.0×10-2kg,所带电荷量的大小为2.0×10-4C。现加一水平方向的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平衡时绝缘绳与竖直线成角(如图)。() (1)判断该带电小球带电的性质; (2)求这个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3)用力将小球移到竖直方向最低位置,由静止释放,试求当小球第一次回到图中位置时的速度。(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s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