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A、B是卫星运动的远地点和近地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在A点的角速度大于B点的角速度 B.卫星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B点的加速度 C.卫星由A运动到B过程中动能减小,势能增加 D.卫星由A运动到B过程中引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大
|
|
如图,三角形ABC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O为BC边的中点,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自O以角i入射,第一次到达AB边恰好发生全反射。已知θ=15°,BC边长为2L,该介质的折射率为。求: (ⅰ)入射角i; (ⅱ)从入射到发生第一次全反射所用的时间 (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可能用到:sin 75°=或tan 15°=2-)
|
|
E.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3s时刻,质点M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y= -10cm A. 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且波速为10m/s B. 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且波速为10m/s C. 质点M与质点Q的位移大小总是相等、方向总是相反 D. 若某时刻N质点到达波谷处,则Q质点一定到达波峰处
|
|
如图所示,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竖直长管道内,用一可自由移动的活塞A封闭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气体. 开始时管道内气体温度都为T0 = 500 K,下部分气体的压强p0=1.25×105 Pa,活塞质量m = 0.25 kg,管道的内径横截面积S =1cm2。现保持管道下部分气体温度不变,上部分气体温度缓慢降至T,最终管道内上部分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若不计活塞与管道壁间的摩擦,g = 10 m/s2,求此时上部分气体的温度T.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 B.空中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C.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D.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 E.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的结果
|
|
如图甲所示,平行于光滑斜面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底端,另一端与物块A连接,两物块A、B质量均为m,初始时均静止,现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拉动物块B,使B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A、B两物块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关系分别对应图乙中A、B图线(图中t1、t2、v1及v2均未知)。 (1)求t1时刻及t2时刻弹簧的形变量。 (2)t1时刻,A、B刚分离时的速度。 (3)讨论从开始到t2时刻,拉力F的变化情况
|
|
如图(甲)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过a点时给物体作用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开始计时,选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所得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力F的大小和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10s后撤去拉力F,求物体再过15s离a点的距离。
|
|
在“探究共点力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
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作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F′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 F.用刻度尺测量出P、O之间的距离并记录; G.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 (1)上述实验步骤有明显的错误,这个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正确的操作应为________。 (2)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是多余的,这个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3)将以上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为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
|||||
(1)某次研究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长度L关系实验时得到如图a所示的F-L图象,由图象可知:弹簧原长L0= cm,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 = N/m。 (2)如图b的方式挂上钩码(已知每个钩码重G=1N),使(1)中研究的弹簧压缩,稳定后指针指示如图b,则指针所指刻度尺示数为 cm。由此可推测图b中所挂钩码的个数为 个。
|
|
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T的变化情况是 A. FN不断增大,FT不断减小 B. FN保持不变,FT先增大后减小 C. FN不断增大,FT先减小后增大 D. 当细绳与斜面平行时,FT最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