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学说和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下面给出了几个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物理实验,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学发展史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实验基础 B、光电效应实验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C、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波动特性
|
|
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测定木块与水平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通常需要测力计。如果没有测力计,能否测出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呢?某实验小组根据转换测量的方法,测出了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他们测量的步骤和方法如图所示: ①如图a,测出轻弹簧的自然长度; ②如图b,将木块悬挂在弹簧的下端,静止时测出弹簧的长度; ③如图c,将长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水平匀速运动,测出弹簧长度。 (1)根据测出的物理量,请你写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 。写出推导过程: (2)在实验中同学们发现:如果按图d的方法,将弹簧一端连接木块,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拉动长木板水平运动,测出弹簧长度,同样可以求得动摩擦因数。 比较图c和图d的两种方法,你认为图 方法更好,原因是 。
|
|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物理小组的学生选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其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他们从所打印的纸带中挑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0、1、2、3、4为计数点,、、、为记数点间的距离。 (1)若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印点未标出,则两个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s。 (2)利用纸带求运动物体加速度时,该小组同学提出两种方法: 方法甲:求出纸带上相邻两点的瞬时速度,利用定义式求出加速度。 方法乙:利用推导式求出加速度。 对于方法甲,你认为怎样做可以进一步减小误差: 对于方法乙,式中表示的是 (3)试推证: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计算式成立。
|
|
如图,光滑圆弧的半径为80cm,有一质量为1.0kg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到B点,然后又沿水平面前进4m,到达C点停止,求: (1)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度; (2)物体沿水平面运动的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 (3)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10m/s2)
|
|
某同学以5m/s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一个物体,若抛出点离地面高1.8m,不计空气阻力。求: (1)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2)物体落地点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
|
如图所示,质量为5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F =20N与水平方向成θ=370的力拉物体,使物体加速运动,求: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sin370=0.6 cos370=0.8 g=10 m/s2)
|
|
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1s末速度是3m/s,3s末速度为1m/s,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开始计时时刻,物体的速度多大? (3)从计时开始到物体速度为零,物体位移多大?
|
|
如图所示,质点p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F1=20N,F2=50N,F3=40N, F1与F2在一条直线上且与F3垂直。 (1)F1 与F2合力的大小为 N,方向 。 (2)请用作图法求出三个力的合力,其大小为 N。
|
|
如图所示,一物块放在水平转盘上随转盘一起匀速转动,物块所需向心力由 力提供。若已知物块的质量为1kg,离转轴的距离为10cm,转盘的角速度为5rad/s,则物块所需向心力的大小 为 N。
|
|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该飞船在加速升空过程中,宇航员杨利伟处于 状态;在太空轨道运行时,他处于 状态;在打开减速伞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他处于 状态。(填“超重”或“失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