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试题

下面是四种与光有关的事实,其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    

A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

B用白光照射单缝,在屏上看到的彩色条纹

C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D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B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

C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例如,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射出αβr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    

A衰变成要经过8次衰变和4次衰变

B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化为中子时产生的

C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它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半衰期变短

Dr射线一般伴随着α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r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

 

氢原子基态能级为-136ev,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3的激发态,它们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不可能的是   

A151eV      B189eV      C102eV     D1209eV

 

关于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赫兹发现电磁波的实验基础上,麦克斯韦提出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B麦克斯韦第一个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第一个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变化的电场可以在周围的空间产生电磁波

D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的空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2008年9月27日,我国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实现了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舱外活动如图所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舱外的航天员与舱内的航天员近在咫尺,但要进行对话,一般需要利用     

A直接对话           B紫外线         C红外线          D无线电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贝可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从而揭示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把放射性元素放入温度很低的冷冻室中,其衰变变慢,半衰期变长

D利用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可以进行人体的透视

 

如果你用心看书,就会发现机械波和电磁波有许多可比之处,小王同学对此作了一番比较后,得到如下结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机械波可能是纵波,也可能是横波,电磁波一定是横波

C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

D当机械波和电磁波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都变小

 

一列火车总质量m=500 吨,机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P=6×105 W,在轨道上行驶时,轨道对列车的阻力Ff是车重的001倍,g取10 m/s2,求:

1火车在水平轨道上行驶的最大速度;

2在水平轨道上,发动机以额定功率工作,当行驶速度为v=10 m/s时,列车的瞬时加速度是多少;

3若火车在水平轨道上从静止开始,保持0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以额定功率工作共经过8S时间,计算火车从静止开始经8S内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

 

如图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A点以v0=3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B点时,恰好沿B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地面上的竖直圆弧轨道,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05 m,B点和圆弧的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2 sin 53=08,cos 53=06求:

1A、B两点的高度差h;

2若小物块恰好经过圆弧轨道最高点D,则小物块在竖直圆弧轨道内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共610608条记录 当前(32957/61061) 首页 上一页 32952 32953 32954 32955 32956 32957 32958 32959 32960 32961 3296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