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M=9kg、长L=1m的木板在动摩擦因数μ1=0.1的水平地面上向右滑行,当速度v0=2m/s时,在木板的右端轻放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如图所示.当小物块刚好滑到木板左端时,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取g=10m/s2,求: (1)从木块放到木板上到它们达到相同速度所用的时间t; (2)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2BC,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4m/s、v2=8m/s,则: (1)物体经B点时的瞬时速度vB为多大? (2)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2m/s2,试求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
|
|
(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 .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 a.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 . b.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 . (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 A.利用公式a=计算; B.根据a=利用逐差法计算. 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选择方案 比较合理.
|
|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50Hz的交变电流,则打点计时器在打“1”时的速度v1= m/s,平均加速度为a= m/s2.由计算结果可估计出第5个计数点与第6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最可能是 cm. (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
|
一质点沿x轴运动,其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为:x=10t﹣5t2(m),t的单位为s.下列关于该质点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B.物体回到x=0处时其速度大小为10m/s C.t=2s时刻该质点速度为零 D.0~3s内该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
|
一物体由静止沿倾角为θ的斜面下滑,加速度为a;若给此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0,使其上滑,此时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 ) A.a B.2a C.2gsinθ﹣a D.2gsinθ+a
|
|
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且M、m相对静止,此时小车受力个数为( ) A.3 B.4 C.5 D.6
|
|
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A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截面如图10所示.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 )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 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
|
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与之连接,弹簧右端受到拉力F的作用,没有超出弹性限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物体静止不动,弹簧的伸长量为 B.若物体向右加速运动,弹簧的伸长量大于 C.只有物体向右匀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才等于 D.不管物体做何运动,弹簧的伸长量始终等于
|
|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上放着质量为2kg的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B轻放在A上的一瞬间,则B对A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 ) A.30 N B.12 N C.15 N D.0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