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氓》一文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 , 。 (3)《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 ,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祯明初,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大业中,授太常博士。 时炀帝将改置宗庙,亮奏议曰:“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谨详立别图附之。”议未行,寻坐与杨玄感有旧,左迁西海郡司户。时京兆郡博士潘徽亦以笔札为玄感所礼,降威定县簿。当时寇盗纵横,六亲不能相保。亮与同行,至陇山,徽遇病终,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慨然伤怀,遂题诗于陇树,好事者皆传写讽诵,信宿遍于京邑焉。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及举灭,太宗闻亮名,深加礼接,因从容自陈。太宗大悦,赐物二百段、马四匹。从还京师,授秦王文学。 时高祖以寇乱渐平,每冬畋狩。亮上疏谏曰:“臣闻尧鼓纳谏,舜木求箴,茂克昌之风,致升平之道。伏惟陛下应千祀之期,拯百王之弊,平壹天下,劬劳帝业,旰食思政,废寝忧人。用农隙之余,遵冬狩之礼。获车之所游践,虞旗之所涉历,网唯一面,禽止三驱,纵广成之猎士,观上林之手搏,斯固畋弋之常规,而皇王之壮观。至于亲逼猛兽,臣窃惑之。何者?筋力骁悍,爪牙轻捷。连弩一发,未必挫其凶心;长戟才捴,不能当其愤气。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高祖甚纳之。 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裨益。又与杜如晦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十六年,进爵为侯,食邑七百户。后致仕归于家。卒时年八十八。太宗甚悼惜之,不视朝一日,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 (旧唐书》) A.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写 B.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 瘗:埋葬 C.信宿遍于京邑焉 信宿:两天时间 D.军中宴筵,必预欢赏 预:事前 A.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B.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C.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D.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A.褚亮年幼时聪颖过人,博览全书,过目不忘,祯明初年,担任陈朝尚书殿中侍郎,陈朝灭亡,归顺隋朝。 B.褚亮针对隋炀帝要改置宗庙进献奏议,他认为如果依照周制,于情于理均不合理,而汉朝礼仪不能采用。 C.薛举称帝,重用褚亮。等到薛举灭亡,听到褚亮的名声,唐太宗招贤纳士,礼遇了褚亮,并重用了褚亮。 D.褚亮上疏劝谏高祖的冬天狩猎的行为,太祖很认真地采纳。十六年,加官进爵,去世后,太祖扼腕痛惜。 (1)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5分) (2)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5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两汉时期,由于“独尊儒术”政策的施行,学校教育得到普遍发展,再加上以“经学取士”为重要内容的选官制度的确立,也使两汉家学得以蓬勃发展。学者专长一艺之后,在授徒讲论的同时,亦受学术家传习惯的影响,极为重视家中子弟的学业继承。如《后汉书•伏湛传》:“(伏)晨谦敬博爱,好学尤笃,以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卒,子无忌嗣,亦传家学,博物多识。”这种传家世袭的学业就是家学。 家学是两汉经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粗略统计,在两汉明确有家学情况而且颇有名望和影响的经学世家约有百家之多。他们或者子承父业世代相传、家业不断,如孔氏之学;或者宗族内相承以传其学,如大、小夏侯之学;或者如睢孟授业其姐的儿子颜安乐以传其学。从而为两汉经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家学一直是私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中有着独特作用。 家学首先影响汉代统治阶级的教育。家学中因传经学而至仕的比例很大,有的甚至累世儒官,其中又有不少担任帝师或者太子太傅。他们或亲自执讲,或开办学校,在其倡导下,兴学重教也成为评价官吏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汉代隆儒的氛围中,帝王多养成崇儒好学的风气。元帝“柔仁好儒”,即位之后又制诏御史:“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明帝曾“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环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这些由家学而仕宦的势力,通过影响最高统治者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影响着两汉政治和学术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家学本身的发展。 作为官学的补充,家学是私学的特殊力量。汉武帝时兴太学,此后官学在国家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私学并未因此停顿,反而在官学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汉代私人讲学的事例不胜枚举,读书人学成即授徒相当普遍。家学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学者从事私学教授活动,他们或开门授讲,或声称著闻、学者争相归之,或隐居教授,所授学生常常数百人至千人,著录弟子多至千人乃至万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地方官学由于政治、经济及战乱的影响,时有停置。但是治学的儒者并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即使在战乱中也传业不息,讲学不辍。这种家学传统,在促进经学广泛传播时,也使家族的学术得以保存并固定下来。 家学所传习的内容很宽泛,并不仅限于经学范畴。自然科学也是家学所传习的重要内容,涉及天文、医学、数学、律法等广泛领域。如刘歆继承父业,从小对数术、方技无所不究。世明律法的颖川郭氏则更为引人注目,据载,郭氏自弘以后,“数世皆传律法,子孙至公者一人、廷尉七人”,为官者甚众。 正是因为有两汉家学的兴盛和学术家传的良好传统,所以在汉末动乱中,学术逐渐家门化并得到保存和延续,从而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的家学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A.家学作为官学的一种补充,对于文化的传承,家族子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B.家学是一种家传之学,从《后汉书·伏湛传》中的记载来看,它是家传世袭的学业。 C.家学是私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发展与两汉“独尊儒术”政策的施行有直接关系。 D.家学传习的内容除了经学的范畴之外,还包括天文、医学、数学、律法等自然科学。 A.在汉代,一些世代传经、地位显赫的经学世家,常常形成累世儒官,这些由家学而仕宦的势力,就会成为当世国家政治力量的组成部分。 B.汉代治学的儒者,在因战乱官学停署时,仍然不辍讲学、传业,这些一心向儒的儒者,对维系两汉经学的发展和教育的延续起着独特的作用。 C.在汉代重视儒学的氛围中,帝王多养成崇儒好学的风气:汉元帝执政后,曾下令朝野要尊崇儒家文化;汉明帝曾亲自对儒生讲经论道,前来听讲的人以亿万计。 D.两汉家学的兴盛和学术家传的传统,使得汉末动乱中,学术逐渐家门化并得到保存和延续,这就为魏晋世族家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家学中多有为帝王师者,他们传习的内容影响着最高统治者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由此也促进了家学本身和两汉教育文化的发展。 B.私学在两汉时期之所以得到很大的发展,一方面是受官学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家学中一些学者从事私学教授活动有很大关系。 C.两汉时期的家学较为开放,学者们不仅重视对家族内子孙的传授,形成家业,而且也对家族之外的好学者开门授徒,传习文化。 D.汉代的家学传统,常常与“世官”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深受家学传统影响的经学家们,无可避免地完全为封建帝王服务。
|
|
下图是20 1 5年9月12日至1 9日在四川举行的“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6分)
|
|
阅读下面新闻,按要求答题(4分) 中新网台州10月1日电(记者谢盼盼通讯员方华):10月1日国庆节,早上10点10分左右,浙江台州临海消防大队接到报警,称浙江甬台温高速温州方向,燕居岭隧道附 近发生车祸,一辆厢式小货车与前车追尾,驾驶员被卡驾驶室内.然而由于事故导致道路拥堵,救援应急通道停满了私家车,导致前来救援的消防车和救护车无法通行。等救援力量赶到现场,小货车驾驶员已经遇难。 “如果应急通道没有被堵,如果救援力量能够早一点到达,这个人可能还有救。”现场人员不无惋惜地说。 假设你在现场,并参与了车祸救援,请描述你当时的心情。不少于50字。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烟雨淹城 涂万作 ①风从远处吹来,在繁繁复复的蒹葭间流动,一座历经沧桑的淹国故都若隐若现,梦 回春秋,常州淹城。 ②《诗经》开篇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迷……”三千年时光,讲述一个美丽邂逅:翩翩少年,寤寐思怀,辗转反侧,只为伊人。少年抚琴弄瑟,唱着心中的情歌,爱在钟鼓声中成熟。关雎井边,执子之手;外城河畔,与子白头。 ③常州人传说《关雎》中“窈窕淑女”原型,正是淹城的主宰者淹君的女儿百灵公主,而那位“好逑”君子则是留国的王子南。 ④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的泽国水乡,是春秋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地面水城遗址。淹国最早为奄国,淹君即奄君。淹城诚如其名,三河环绕构成三道天然防线,是冷兵器时代上佳用兵之地。关于淹城及淹城主人历史真实的研究,一说淹城乃商末周初奄国的国都,奄君即山东曲阜之东的奄国君主,因背叛周成王被逐,率残部辗转南下,在此开河筑城;一说春秋晚期吴国公子季札不满阖闾刺杀王僚夺取王位,与之决裂,并在封地建造此城。 ⑤遗址文化是古代人类建筑文明与艺术智慧交融的结晶,抓一把土就是文物,拣一块瓦就是历史。淹城遗址出土文物逾千件,最轰动学界的,是在内城发掘出的一批国宝级独木船,其中最大的一只为整段楠木火烤斧凿而成,被誉为“天下第二舟”。 ⑥我是仲冬时节造访淹城的,这个占地面积逾七平方公里的故都遗址,沉睡在一片苍郁的草木深处,子城河沿岸的索索蒹葭与水中的点点残荷,仿佛在诉说曾经戎马倥偬的铁血岁月,以及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顺着关雎桥一路走来,会馆长亭,廊桥古驿,以及渡口孤舟,一派春秋遗韵。凭栏四望,但见城依势而逶迤,水环抱而淼淼,三城之内,茂林修竹,古木扶疏,墩坝错落,井然有序。一如民谣所歌:“里罗城,外罗城,中间方形紫罗城;内高墩,外高墩,四周林立百余墩,城中兀立玉女墩;内河坝,外河墩,通道唯’有城西坝,独木舟渡古无坝。”清末《淹城记》云:“泌水之乐,东山之卧,衡门之栖,钓台之依,奚若斯城之天然成趣味,是以游目骋怀,极我视听之娱耶。”足见淹城之美。 ⑦诞生于江南腹地的文化淹城,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史诗,诠释了一个神秘国度的匆 匆过往。曾几何时,金戈铁马,群雄争霸;诸子百家,人文荟萃。一个个古风洋溢的朝代, 成就了“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两汉看徐州,春秋看淹城”的特定文化符号。淹城就这样从历史深处走来,2004年苏州世界遗产大会将其定义为“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被人们誉为“中国江南第一水城”。 ⑧走过一片芦苇堤,来到紫罗城内淹君殿遗址,这里曾是淹君临朝理政与日常生活之所。试想当年,应是殿宇高阔,辉煌至极。如今衰草遮蔽,一片空旷,让人不胜叹惋!这座凝聚着中华易学文化精髓的几何图水城,形似龟背,环回曲折,奥妙无穷。徜徉其间,仿佛走进古老的迷宫,感觉是那样悠远而神秘。 ⑨淹城最神奇的传说莫过于金井、玉井的故事。相传金井玉井是淹城殿阁两边的聚宝 盆,金井中有金门槛,每当天空出现“七巧云”的时候,井中便鼓乐声声,井口金光烁烁。 而玉井又称玉龟井,说淹君有白玉龟一对,乃护国之宝。白玉龟每天生蛋一枚,形如白玉。 玉蛋在井底堆积,银光闪闪。金井玉井,金银掩映,暗喻着淹君的贪婪与富有。淹城还是文人武将涉足之她,据说南宋名帅岳飞那句至理名言“文官不贪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就会太平”,就是在屯兵淹城时对将士们说的。 ⑩走春秋淹城,读千年故事。淹城就是一部立体的文明史,一座形象的演兵场,一支古老而悠扬的江南牧歌! A.《诗经·关雎》里记载的故事,其女主人公的原型正是淹城主宰者的女儿百灵公主,而那位男主人公的原型则是留国的王子南。 B.淹城遗址体现了古代人类的建筑文明与艺术智慧,其里罗城、外罗城、紫罗城的城防结构,使之成为“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 C.文章第⑥段描绘了淹城遗址美丽的自然风光,并通过引用民谣和清代《淹城记》的记载,来形成今昔对比,读后让人不胜叹惋。 D.文章第⑨段讲述了金井玉井的传说,引用岳飞的名言,既表现了当时淹国的富有,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淹国没落灭亡的根由。 E.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序,把淹城的现实与历史,传说与史实有机结合,相互穿插,为我们展示了这个神秘故都的历史文化魅力。
|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小题)(6分) (1)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 ,不思其反。(《诗经·氓》) (3)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4)飞湍瀑沆争喧胚, 。(李白《蜀道难》) (5)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6)酌贪泉而觉爽, 。(王勃《滕王阁序》) (7)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 ,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咏云 李邕 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 影虽沉涧底,形在天际游。风动必飞去,不应长此留。 【注】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善辞章。为人耿介磊落,不畏权贵,屡遭贬谪。 (1)请简要赏析首联中的“惊”“孤”二字。(4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
|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划线部分断句。 (限划8处) (4分)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仪,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 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而享人之 禄、任人之国者多矣,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岂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孔予以谓:“十 室之邑,必有忠信o"岂虚言也哉! 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甚人而不得见也。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疑之,不许其宿。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李氏仰天长恸日:“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断其臂。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或为弹指,或为之泣下。开封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疮,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者。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选自《新五代史·冯道传·序》) A.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维:法度 B.薄其世而不肯出欤 薄:迫近 C.凝家青、齐之间 家:安家 D.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宜:应当 A.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 B.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 夫晋,何厌之有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C.以疾卒于官 D.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4分) (2)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其人而不得见也。(4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