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面题目

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发展至周代时已经摆脱了以考验为目的的严酷形式,而成为一种强调青年社会责任和赋予青年人权利的彬彬之礼。成年礼又有男女之分和阶层之分,至今能看到的比较完整的历史记载为《仪礼·士冠礼》中周代士人阶层的成年礼,有些文献中对士人以上的贵族阶层的成年礼也有零星记载,但庶人之成年礼则因礼不下庶人之故没有记载。

《礼记·曲礼上》中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即士人阶层男子二十岁时需加冠取字,以示成年。成年礼有一系列仪式化过程,先要占筮确定行礼日期、选择负责加冠的主宾和赞冠者。加冠当日,主人要在庙堂准备礼器、酒筵,并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仪式开始,由主宾和赞冠者为冠者行三加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后加爵弁,同时颂 念不同的祝辞。冠礼毕,冠者要拜见母亲。回来后再由主宾为其命字,有了字后再出见乡邻与尊长。此时主人则以酒筵招待宾客,然后送宾,以后还要派人给主宾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成年礼。在这个庄重繁复的仪式中,冠者经过一系列显性的仪容改变和新的

礼仪知识的习得;亲身感受到了成年所被赋予的诸多权利和责任,此后,冠者就有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物的资格。

女子笄礼在仪式上则要简略得多,并且甫一出现,就是与女子出嫁紧密相连的。《礼记·曲礼上》云女子许嫁,笄而字。许嫁的年龄一般为十五岁,仪式主要是结发戴簪和命字。女子从此不再被称呼以小名,而开启了待字闺中的人生新阶段。即使未许嫁,成年女子也要行笄礼,只不过仪式更简单一些,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正因为笄礼与许嫁的结合,使其与冠礼相比在仪式上保持了更强的稳定性,而男子冠礼的某些仪式则随着社会结构改变和历史变迁发生了,重大变异。

古代汉族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易服和命字。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从此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而在人际交往中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

成年礼对于个人、家族和国家都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于个人,成年礼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能促使一个人真正从身心发生改变,是入的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于家族,成年礼的举行不仅意味着接纳一个新的事务参与者,同时也是接纳一个风险分担者和利益分配者。于国家,接纳一个能分得田地的成熟的新的社会成员以后,也多了一个各种赋税和杂役的承担者。可见,成年礼所蕴含的功能意义牵涉到社会的不同层面,因而在人类社会.中至今犹存。
1.下列对文中成年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年礼最初以考验为目的,到周代转变成一种以强调社会责任和赋予权利为目的的仪式。

B.成年礼是士人阶层年轻人的专属礼仪,是男子可以承担社会事务和女子可以出嫁的标志。

C.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命字,取字之后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D.成年礼是一个人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对于所在的家族和国家也有特定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对男子成年礼相当重视,会在男子二十岁生日时安排一系列繁复隆重的仪式,这    些仪式还会随社会历史的改变而改变。

B.主人在仪式前要准备礼器酒筵,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然后招待客人,给每位客    人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礼仪。

C.女子成年礼称为笄礼,一般在十五岁时与许嫁同时举行,跟男子的冠礼相比,仪式简    略稳定得多,主要是结发戴簪及命字。

D.男子加冠取字、女子举行笄礼都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是男子成年的身体标识,也是女子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礼中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代表着长辈对冠者的不同祝愿,也使其感受成年的诸多权利和责任。

B.人们可根据一个人的衣着发式来判断他是否具备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务的资格。   

C.古代,所有女子在完成笄礼后就都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她们从此足不出户,一心一意于闺中等待出嫁。

D.一个人成年之后,既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利益,也必须担负起应该承担的各种责任,    当今社会依然如此。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                                           。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西伯利亚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

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

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

贝叶注意到

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

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

A②④①⑥③⑤    B①⑥⑤④③②    C②①④⑥⑤③    D①⑤⑥③④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旅游局认定五种行为属于不合理低价游,将受到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三个月、甚至吊销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处罚。

B.本届政府将持续深入进行反腐,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收入、房产、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移居国外等情况定期报告,自觉接受监督。

C.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如果不下大的决心,不清理财务不健康问题,不引入市场经济规则,否则银行体系将很难存续。

D.明年是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通过十周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吁请国际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防止和应对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袭击。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一想起她,我就仿佛看见她在那森严的法庭上旁若无人、侃侃而谈的潇洒姿态。

B.你的作文仍不够成熟,但结构安排方面还差强人意,在原来基础上有明显进步。

C.我今天闯席做不速之客,是为了李梅亭的事来跟汪先生商量,不知道你们在请客。

D.在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争议新闻、疑点事件呼之欲出,让人难以把握、鉴别。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惶恐    不遑顾及    焕然    涣然冰释

B.雀跃    声名鹊起    簇拥    蜂涌而至

C.爆炸    山洪暴发    委屈    卑躬曲膝

D.平议    凭心而论    留恋    流连忘返

 

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每天都有所见、 有所闻、有所感。大自然中的一座奇峰,园林中的一片月色生活中的一次邂逅,一位友人的倾诉这一切,都可以触发我们的写作欲望。

请你从自然或生活中,捕捉人、事、景物,以自然(或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立意自定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5分

(1)怅寥廓,                          (《沁园春·长沙》)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沁园春·长沙》)

(3)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劝学》)

(4)锲而舍之,                  ,金石可镂。  (《劝学》)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师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4分)

渡桑乾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刘皂,咸阳人。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约二百公里处。
1.“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换成“年”?请简述理由。
2.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请用斜线“/ ”给下文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面后面题目。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的道理

C术业有专          攻:攻克         D于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竟然
2.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   不如登高博见也     B.非能水也,绝江河    小学大遗

C.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智乃反不能及     D.其身也,则耻师焉   善假物也
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中用比喻论证论述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论证论述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B.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C.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而后者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分)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分)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6339/35971) 首页 上一页 16334 16335 16336 16337 16338 16339 16340 16341 16342 16343 1634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