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为止,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的最佳参照模式地。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第一段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A.指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指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指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

D.指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和环境相适应。
2.文中说到人与生物圈的计划,它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促进生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寻找并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D.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与生物圈计划有益于国际交流,有益于生物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B.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也许是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

C.人与生物圈计划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确有重大作用。

D.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在行动。

 

下面是中国邮政为宣传我国互联网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发行的一枚《网络生活》邮票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8个字。(5分)

词可谓是宋朝的流行歌曲。从文学角度看,豪放词开拓了词的创作新境,辛弃疾等又从事爱国词的写作;______________,词的发展却是开创了一种重要的音乐模式,特别________ _________ 是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元杂剧到近代京剧和地方戏,其基本模式,就是按固定的曲谱填词, 堪称_______________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过度理由效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学上的自我知觉理论对这种过度理由效应的解释是

简单地说,外在动机,例如金钱或物质奖励,会降低一个人工作表现的内部动机

而削弱了本来存在的内部动机

当外在动机出现时,人们会将注意更多地放在外在动机的奖励上

而减少了对活动本身的享受和对满足感的关心

这种效应将人们的动机转化为外部因素

A. ⑥③②①④⑤    B. ②①⑥⑤④③

C. ②①④⑤⑥③    D. ②①④③⑥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A20156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B创客的概念,对李克强并不陌生。今年14日,他曾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并欣然接 受成为柴火创客荣誉会员的邀请,好,我再为你们添把柴!

C认真聆听了张老师的数学之美和数学的无处不在的讲座后,同学们都感到收获很大, 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D周五下午,校学生会成员围绕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会, 会上大家踊跃发言,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他认为自己的贡献________,认为自己不配受如此隆重的褒奖。

我家的花虽多,但与公园里的花相比,不过是______,不值一提。

虽然人体对某些元素的需要量___________,但如果缺少了它们,同样会影响健康。

A. 微不足道 九牛一毛 微乎其微

B. 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微乎其微

C. 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九牛一毛

D. 微乎其微微不足道九牛一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的文学生涯

陈忠实

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一位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直到1962年高中毕业回乡,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乡(公社)和区的干部,整整16年。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直到1978年秋天,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我再三地审视自己、判断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 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1982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几乎同时决定,干脆归老家,彻底清静下来,去读书,去回嚼20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我的经历大致如此。

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有作家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赵树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这种复活和验证在幼稚的心灵引起的惊讶、欣喜和浮动是带有本性的。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这时候的赵树理在我心目中已经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我人生历程中所发生的第一次崇拜就在这时候,就是赵树理。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 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我这一生的全部有幸和不幸,就是从阅读《三里湾》和这篇小说的写作开始的。

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这小小的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的精神里似乎注入了一种强烈的激素,跃跃欲成一番事业了。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算个数不叫人哄了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他觉得由我来继续以农为本的农业是最合适的。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可笑了,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我不能过像阿尔青(保尔的哥哥)那样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

而我面对的现实是:高考落第。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民,很使一些供给孩子读书的人心里绽了劲儿。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回到乡间,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似乎别无选择。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重要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要想比常人多有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或者说自我奋斗。

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结果呢?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为了避免太多的讽刺和嘲笑对我平白无故带来的心理上的伤害,我使自己的学习处于秘密状态,与一般不搞文学的人绝口不谈文学创作的事,每被问及,只是淡然回避,或转移话题。即使我的父亲也不例外。

我很自信,又很自卑,几乎没有勇气拜访求教那些艺术家。像柳青这位我十分尊敬的作家,在他生前,我也一直没有勇气去拜访.尽管我是他的崇拜者。我在爱上文学的同时期,就知道了人类存在着天才的极大差别。这个天才搅和得我十分矛盾而又痛苦,每一次接到退稿信的第一反应,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尤其想到刘绍裳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难以理解的事实,我甚至悲哀起来了。我用鲁迅先生天才即勤奋的哲理与自己头脑中那个威胁极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终于坚持不辍。如果鲁迅先生不是欺骗,我愿意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

A. 陈忠实的一位老爷曾经是私塾先生,父亲也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他们为陈忠实走上文学道路打下了基础。

B. 陈忠实的创作题材大多与农民、农村有关,这得益于他1962年到1982年当了20年的农村基层干部。

C. 陈忠实阅读的第一本文学作品是赵树理的《三里湾》,它在他心灵中引起了惊讶、欣喜和浮动,也激发了他浓厚的写作兴趣。

D. 高考落榜,陈忠实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 ,他的压力又添了许多,回到乡间,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他别无选择。

E. 陈忠实忍受了许多艰难和痛苦、折磨与打击,秘密学习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

2.在那个年代,陈忠实为什么说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

3.陈忠实说他这一生的全部幸运和不幸,就是从阅读《三里湾》和这篇小说的写作开始的,请结合材料,分析《三里湾》给他带来了哪些幸运或不幸。请就其中一方面分析。

4.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陈忠实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启示?请联系全文谈一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各题。

骗子

徐常愉

寒风凛冽的大街上,我架着双拐艰难地向前挪动着步子。

此时的我身无分文,肚子咕咕直叫,身体瑟瑟发抖。不过我的脑子还算清醒,我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尽快弄到食物来填饱自己的肚子,否则,我恐怕熬不过接下来的这个夜晚了。

怎样弄到食物呢?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直接向过往的行人伸出乞讨的手。这一点,我心里非常清楚。可我又觉得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不能使用这个方法。这是不是我心里仅存的一点儿自尊在作怪?我一时还无暇思考这个问题。而除此之外,我惟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卖掉我身上惟一值钱的东西——皮大衣。别看我身上这件皮大衣看上去肮脏不堪,可它是山羊皮做的,我想它至少值20美元,不过为了尽快出手,我决定10美元就卖了它。

于是,我停下来,脱下皮大衣。寒风立刻刺透我的脊背,我狠狠地打了一个寒战。没办法,我只能暂且忍受寒冷了。我撤出一条拐杖,把皮大衣挂在上面,开始向过往的行人出售我的皮大衣。

开始的时候,我在叫卖,而且声音还算洪亮:卖皮大衣啦,只要10美元!可是没过多久,我意识到,必须保存自己仅存的一点点体力了。我环顾四周,找来了一块硬纸板和一根炭木棍,制作了一个广告牌挂在了皮大衣上。做完这一切,我已经抖作一团。我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

幸好,一位先生在我面前停住了。那位先生看了看广告牌和皮大衣,又看了看我的脸,从兜里掏出10美元,递给了我。我难以掩饰内心的兴奋,急忙伸手接过了钱,正要把皮大衣从拐杖上摘下来给他,那位先生却转身走了。我急忙喊道,先生,您的皮大衣!那位先生边走边回过头来冲我摆了摆手。我明白了,他并不屑于要我的皮大衣。虽然,这让我感到有些尴尬,但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对那个人的感激。我发誓,我一定会在上帝面前替他祈祷的。

10美元,足够让我三天不挨饿了。我重新穿上皮大衣,向一家食品店走去……

然而,因了那10美元,时间似乎突然变快了。我还没有做好迎接第四天的准备,三天的时间就匆匆过去了。当我再次饥肠辘辘地流浪在大街上时,我不得不再次脱下我的皮大衣,向过往的行人出售。

我的运气还算不错!当又一位先生给了我10美元而且仍然没有拿走我的皮大衣时,我不得不这样认为。

然而,没想到,我的好运气三天后却离我而去了。当我第三次向行人出售我的皮大衣时,我遇到了麻烦。我发现许多人远远地瞅着我,一边指点着我,一边匆匆地走开,目光中似乎还有一丝愤怒。

人们这是怎么了?我正迷惑,见两个年轻人向我走过来,我暗自庆幸终于有人来买我的皮大衣了。没想到,他们却让我好失望。这两个年轻人并没有像头两位先生那样从兜里掏出10美元给我,他们其中的一位一把揪住了我的脖领子,大声呵斥我是一个骗子。我很害怕,但又觉得委屈,便小心地申辩道,我不是骗子。那人恶狠狠地说,你还敢说你不是骗子?我明明看见你在这里卖了一个星期皮大衣了,怎么至今没有卖掉?怕是在用皮大衣做诱饵来骗取人们的同情心和钱财吧!

我幡然醒悟。虽然自己被误会了,但是,我觉得他们是有权利而且有充足的理由这样想的。于是,我没有继续申辩下去。那个揪我脖领子的年轻人以为戳穿了我肮脏的伎俩,摆出一副大义凛然为民除害的姿态,恶狠狠地从嘴里吐出一个字——滚!其实,他不这样说,我也是要离开这里的。因为我已经意识到,我必须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寻找生机了。

于是,整个冬天,我辗转于整个城市的各条街道。然而,每一条街道,我最多只能待上一个星期,因为人们的洞察力似乎越来越敏锐了,他们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判断成一个骗子。不过,我还是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运气一直是不错的。因为我总能在饥肠辘轆时得到10美元,而且不失去我的皮大衣。

哦,或许这样说对于那些掏钱的人不够公平,应该说,是那些掏了钱的好心人又把他们的皮大衣施舍给了我。为此,我时刻提醒自己绝对不能真的变成骗子。为了做到这一点,我曾不止一次试图让那些掏了钱的人把我的皮大衣拿走,可是,我一直是个失败者。无奈,我只得采取另外一个办法:我坚持三天才卖一次皮大衣,而且只接受一位好心人的钱。

尽管如此,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我还是被迫要到另外一座城市去了。因为几乎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认识了我——用皮大衣来骗钱的骗子。他们已经把戳穿我骗人的把戏当作十足的乐趣了。

(节选自《天池小小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文章开头寒风凛冽的大街上的环境描写,为故事提供了背景及发生的地点,另外有渲染悲凉凄清气氛的作用。

B. 小说讲述了沦落为骗子的故事,既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高大的人物形象,但是却反映了深刻的主题。

C. “无偿得到10美元后,向一家食品店走去,看出其有惰性,在别人不断地怜悯和施舍中失去底线与自尊。

D. 小说结尾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巧妙呼应了开头内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春天意在指的人生迎来转机。

E. 作者的笔调冷静客观,只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可在平静的表面下,却翻腾着感情的巨浪,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2.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这种写法的妙处。

3.请简述小说中的形象特点。

4.对于本文的主题,有人说小说鲜明地呈现一个人堕落的过程,有人说小说是对社会人情淡薄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引用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典故写蜀道的开通,运用这个典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

[]薛稷

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途,日暮忧思多。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

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

注:指长安。陕西十里,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此诗是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咸阳:即都城长安。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傅岩, 相传为商朝奴隶傅说筑土墙之处,后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首阳山,据《史记》记载: 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终饿死在首阳山。
1.首句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一句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请试做分析。(5分)
2.诗人说日暮忧思多,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都有哪些忧思?(6分)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6400/35971) 首页 上一页 16395 16396 16397 16398 16399 16400 16401 16402 16403 16404 1640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