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自其祖始居无锡。父夔,终龙图阁待制。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靖康元年,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执议请上暂避敌锋。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太宰时中忿曰:李纲莫能将兵出战否?纲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乃以纲为尚书右丞。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所以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朕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未几,复决意南狩,纲入见曰: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上感悟,遂命辍行。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求遣大臣至军中议和,纲请行。上遣李梲。金人须金币以千万计,求割太原、中山、河间地,以亲王、宰相为质。梲受事,自不措一辞,还报。纲谓:所需金币,竭天下且不足,况都城乎?宰执议不合,纲不能夺,求去。上慰谕曰:卿第出治兵,此事当徐议之。纲退,则誓书已行,所求皆与之,以皇弟康王、少宰张邦昌为质。时朝廷日输金币,而金人需求不已,日肆屠掠。四方勤王之师渐有至者,种师道、姚平仲亦以泾原、秦凤兵至。纲奏言:金人贪婪无厌,凶悖已甚,其势非用师不可。彼以孤军入重地,犹虎豹自投槛阱中,当以计取之,不必与角一旦之力。上深以为然,约日举事。姚平仲勇而寡谋,急于要功,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营,欲生擒斡离不及取康王以归。夜半,中使传旨论纲曰:姚平仲已举事,卿速援之。纲率诸将旦出封丘门,与金人战幕天坡,以神臂弓射金人,却之。平仲竟以袭敌营不克,惧诛亡去。金使来,宰相李邦彦语之曰:用兵乃李纲、姚平仲,非朝廷意。遂罢纲,以蔡懋代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

B. 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

C. 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 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

D. 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 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 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4.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靖康元年,金兵渡过黄河,兵临城下,宋廷从皇帝到宰执等人打算弃城逃跑,只有李纲坚持应该死守都城。

B. 钦宗皇帝决意率军南逃,李纲向他分析了形势,指出了南逃的危险后果,钦宗才终于答应停止行动。

C. 金兵求和,李纲主动请求到金营谈判,但皇帝却派遣李梲前往。李梲竟然不置一词,全部接受了金兵提出的条件。

D. 李纲等人不等朝廷同意就发动反攻,结果姚平仲作战没有取胜,害怕被杀而逃跑,李纲也因此被罢免。

6.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

2)姚平仲勇而寡谋,急于要功,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营,欲生擒斡离不及取康王以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莫把汉学当国学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仪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

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

1.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

B.汉学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

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

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

 

2.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

B.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C.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

D.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和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的活跃,迫使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

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

C.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

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汉学定能成为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快速的复兴。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日本西大寺古茶园素负盛名,但从不收门票,更不收小费。一次,游客的造访竟意外遭到了委婉而又断然的拒绝。理由是什么呢?居然是:今天没有下雨。游客沉思半晌才若有所悟:怕是只有在雨蒙蒙、湿漉漉之中,古茶园神韵方能完美呈现;寺里和尚不愿意让游客带着不够完美的观感遗憾而返,才会拒绝。

游客诚恳请求参观,因为他实在不可能等到下雨再来。和尚终于答应,但是,必须在两个小时以后。也许和尚要午休,也许和尚要做功课——游客也不清楚。两个小时以后,游客如约而至。等踏入茶园,一切都明白了——和尚利用这两个小时时间用清水把整个茶园细致地洒了一遍,眼前的茶园俨然是雨后初晴美景。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引人关注的男子100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宁泽涛以4784的成绩率先触壁,夺得中国游泳队在本届世锦赛上的第三个冠军,也是亚洲选手42年来在世锦赛男子100自由泳项目上的首枚金牌。

B随着外界对张谷英村报道的增多,这个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老村落,世人正一点点掀起笼罩在它头上的神秘面纱。它的历史、民俗与风情,还有许许多多的传说与故事等待着人们去发现与探寻。

C据上交所相关人士透露,将继续保持对日内短线操纵、跨期连续操纵等各类市场操纵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一经发现,将根据相关规定立即采取限制账户交易、盘中暂停证券账户交易等违法行为。

D据悉,哈文离职后,其主要创作团队是否跟随离开,尚不得而知,不过从目前央视综艺频道的架构来讲,哈文团队几乎是整个频道的中流砥柱,一旦团队也离开,或许对频道有所影响。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真正的长者并不是________,他们常常通过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来儒化后学者。

②关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如果个别领导干部________,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③众人在名利色权的诱惑下迷失生活了方向,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禁得住考验的人方可________。

A. 师心自用   好为人师   抗颜为师

B. 抗颜为师   好为人师   师心自用

C. 好为人师   抗颜为师   师心自用

D. 好为人师   师心自用   抗颜为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钱穆: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潘剑冰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其《国史大纲》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之一。1949年秋,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90年去世,是当代中国声名赫赫的一位文化宗师。

    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钱穆说:唯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唯对现实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浓厚之爱情,必须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经之历史有深厚之认识。余英时认为钱穆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宗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历史的人总是好旧的,所以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钱穆在北京教书时,中式的长袍已经成了一种落伍的标志。但是钱穆看到好友陈寅恪穿长袍,他也改穿长袍,并把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宣布自己将坚决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的。

钱穆在燕京大学的时候,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大学,燕大的水电费催缴单都是用英文写的,对此,大家也觉得很正常。但是钱穆不干了,他每个月接到水电缴费单后都把它扔到一边。后来学校派人来质问这个老赖,钱穆告诉来人:我是学校聘用的一个国文教师,不必要认识英文。为什么你们在中国办学校要用英文发通知?

钱穆在中学执教时有一段时间兼过英文课,他的英文水平看懂水电单绰绰有余,他的理由无非是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校就得用中文,这种行为是一种保护民族文化的本能。为此,他不惜当刺头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与教师的宴会上,钱穆大胆直言,批评燕大各楼的起名问题,说入校门即见M楼、S楼,不伦不类,既然在中国,就应该起个中国名字才是。司徒雷登最终接受了钱穆的建议,事后,他按照各楼美国捐建者名字的汉译,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办公楼命名为贝公楼。有人跟钱穆开玩笑说:正是因为你的提议,学校以你的名字来命名一座楼,与胡适各分各占一楼,你真是荣幸啊!新中国成立后,燕大并入北大,北大搬到了燕大的校园,现在北大校园的未名湖,就是当年钱穆起的名。

    在钱穆的心目中,一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髓首推其历史,他认为一个国民只有充分了解本国的国史,才能建立起对国家民族的信仰

    钱穆欣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国亡天下有着本质的区别,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这才是最可怕的。

    1950年秋,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期间历经坎坷与打击,艰辛难为外人道也。彼时已经功成名就的钱穆完全可以不用去自讨苦吃,但他看到许多流亡到香港的青年人彷徨无着,失去精神支柱,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责任,借由在百年殖民之地上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1986年6月9日,九十二岁高龄的钱穆在台湾自己的寓所素书楼讲完最后一课,从此告别杏坛,他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了最后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毫无疑问,钱穆心中的中国正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中国。

1990年8月30日晨,风雨之日,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钱穆魂兮归来,归葬太湖水滨。而他留在岭南的足迹,也被历史一路仔细搜集,成为后人阅读钱穆时一个绕不过去的章节。

钱穆的学生余英时在他逝世后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

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

                                            (节选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学生余英时认为,作为一代文化宗师的钱穆是以阐述和发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为毕生治学宗旨的。

B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一句看似闲笔,且有明显戏谑意味,但活跃了文章气氛,也自然引出了关于钱穆的轶事。

C.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总是非常直接地宣布自己坚决捍卫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

D钱穆同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天下远比亡国要可怕,因为亡天下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

E.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时,已然功成名就,之所以要自讨苦吃,是要倡导中国文化,进而可以获得在殖民地香港办校的机会。

2.全文以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钱穆先生一生奉行保护民族文化的思想? 6

3.有人说余英时的挽联非常准确地概括了钱穆先生一生的治学和情怀,试进行简单分析。(6分)

4.结合全文,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钱穆捍卫民族文化的思想及行为的看法。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人影

许锋

他的祖上是农民。他出生在农家的院子里。

他每天被母亲安置在一个摇篮里。母亲把摇篮悬空挂好,就去做工了。摇篮是温暖的,还能摇摆,像一叶小舟。那时,他父亲在部队当兵,一年能回来两次。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摇篮很小,刚好容下他。房子也很小,一个土炕,一排柜子,一床被子。到了冬天,满屋子都是麦秆烧灼之后的烟气,不大,不至于让人窒息,但非常强烈。那是乡村的气息。

他每天从早上开始,一直到中午时分,都在那个小舟似的摇篮里摇着。他全部的行为都在摇篮里完成,拉、尿、饿、哭,样样不落。他人小,是弱者。弱者力气都不大,又被绑着,再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饥饿与潮湿或者热烘烘的臭气使他难以忍受。他声嘶力竭地哭。他的哭声该是令人揪心的。但有什么办法呢?他母亲要挣工分养活他。

有一天,母亲刚走不久,他饿了,开始哭。他就听见门嘎吱地响了,有一束光进来了。他的眼前猛然亮堂了许多。他还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影蹑手蹑脚地进来,轻轻地俯到摇篮边,捏了一下他的脸蛋,并塞给他一个油炸的果果。那清香,让他无法遏制地冲动。他一口咬住了。这时人影又飞快地逃遁了,魂儿一般散了。门被关上了,世界变得无声无息。

他母亲回来,疲劳至极。但她还得给他打扫卫生。她一边清理他满头满脸的秽物,一边就哭。他却不哭了。母亲回来了,他有人疼了。

日复一日。每过几天,在他饥饿时,他就听见门嘎吱响了,有一束光进来了,他的眼前猛然亮堂了许多。那个人影蹑手蹑脚地进来,轻轻地俯到摇篮边,捏一下他的脸蛋,再塞给他一个能吃的东西。有奶便是娘,他不知道那是谁,在他想看清楚那是谁时,人影又飞快地逃遁了,魂儿一般散了。门被关上了,世界变得无声无息。

他挺感动的。虽然他还不知道感动是什么意思。

他长到三岁时,腿脚有了力,开始到处跑。他动不动就跑到爷爷奶奶房子里去。他们在这个院子里的另一扇门里住。不远,二十来米。那是一个挺敞亮的院子。院里有一棵树。到了秋季,树上挂着灯泡似的芭蕉。他就不安分地爬树摘果子吃。但他母亲回来时,就要撕心裂肺地喊,你给我回来!他顽皮,不回去。小脚奶奶站在院里,手叉着腰,喝道,滚回去,再过来打断你的腿。

他瞅着奶奶,望着母亲,胆怯了,怕了,回去了。母亲用劳动过的大手,一把提起他,同时脱下布鞋,用鞋底子打他稚嫩的屁股。他哇哇大哭。

爷爷奶奶的门,哐当一声关上了。

他父亲总是要回家的。父亲回家,和他母亲住几天,又和爷爷奶奶住几天。在这边住时,听这边的话。在那边住时,听那边的话。听了那边的话,回到这边,就要给他母亲几个巴掌。做完这一切,父亲就要回部队了。父亲每次走前,心情都不好,很郁闷。

后来爷爷死了。奶奶也死了。他父亲老了。他母亲也老了。他们很和睦。

但他的心头一直闪耀着一个人影。那个人影温暖了他一生。谁呢?

(选自《羊城晚报》2007年8月13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一开头就写道:他的祖上是农民。他出生在农家的院子里。是要强调出生的卑微和生活的苦难,同时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B.小说对人影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人影的小心谨慎,以及对满满的爱和怜惜。

C.小说中有两段内容几乎一模一样,但并未给人单调重复的感觉,而是在强调人影的关爱和给的感动,能够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

D.从小说中对小脚奶奶的一段描写可以看出,对于到爷爷奶奶院子这件事,奶奶跟母亲是一致的,都不愿意让到院子里来。

E在这篇小说中,父亲是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始终,引出故事主要人物,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小说中人影究竟是谁?请简述此人物形象特征。(6分)

3.这篇小说从写作技巧层面看,具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6分)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8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出师表》里,诸葛亮自述他躬耕南阳时的心理状态是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是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来委婉地劝诫唐王朝统治者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永贞元年(805)九月,柳宗元参与的革新运动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1.对于本诗的最后一联,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诗话》中提出非议说:梦中安能见郢树烟?字只当用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权守尚书屯田员外郎,徙吏部员外郎,通判泉州。将行,言:“抱道怀德之士,不应书干禄,老于韦布。乞自科举外,有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是亦乡举里选之意。”下其奏礼部,遂留为仓部郎中,迁右司郎中、权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进《论语讲义》,上命金安节校勘,安节言其书词义明粹,乃令国子监板行。荐李宝勇足以冠军,智足以料敌,诏以宝为带御器械。

兼权给事中。张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资任,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户部奏以官田授汰去使臣,祖舜言:“使臣汰者一千六百余人,临安官田仅为亩一千一百,计其请而给田,则不过数十人。”事不行。保义郎梁舜弼、汉弼,邦彦养孙也,并阁门祗候,祖舜言:“阁门不可以恩泽补迁。”知池州刘尧仁升右文殿修撰,知新州韩彦直升秘阁修撰,祖舜言:“修撰本以待文学,不可幸得。”故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遗表恩,祖舜言:“愿阴济秦桧,中伤善类。”皆寝其命。秦熺卒,赠太傅,祖舜言:“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追夺之。

迁同知枢密院事。金主亮犯淮,刘汜败,王权走,上将诛权以厉其余,祖舜言:“权罪当诛,汜不容贷。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上嘉纳。薨于官,谥庄定。

(节选自《宋史·黄祖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B.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C.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D.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通判泉州中的”,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祖舜认为州县应该选拔举荐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其中品行特别优秀的,还要把姓名报于朝廷。

B. 黄祖舜曾兼任侍讲,向朝廷进献《论语讲义》一书,受到好评,皇帝还让国子监刻板发行。

C. 黄祖舜代理给事中一职时,多次制止了权贵家族之人如张浚家人、梁邦彦养孙等向朝廷提出的不合理请求。

D. 金主完颜亮南侵,刘汜兵败,王权逃跑,皇帝要诛杀王权以儆效尤,黄祖舜制止了此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

(2)祖舜言:“愿阴济秦桧,中伤善类。皆寝其命。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6418/35971) 首页 上一页 16413 16414 16415 16416 16417 16418 16419 16420 16421 16422 1642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