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东坡居士  林语堂

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苏东坡若回到民众之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起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在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夜里像猪一般啼叫。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字正卿),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

那时苏东坡又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士。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感兴趣,子由特别介绍其中一个去见苏东坡,此人据说已经一百二十岁,后来这位道长就成了苏家的常客。

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癖一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堂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蛾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摘自《苏东坡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并且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的农人是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的形象。由此可见,造物主一定希望人以这副面貌出现。

B.被迫成为农夫的苏东坡,深深地体验到了田间劳作的艰辛。这对一个毫无经验又要以此为生的士大夫来讲,应是一种压力和折磨,但苏东坡却从中感到得意和满足。

C.陶渊明是一个隐士,他的诗表现了苏东坡的情思和生活,因而苏东坡仰慕陶渊明,要追寻陶明,做一个真隐士。

D.苏东坡用三十二个字警醒自己,不要贪图享乐。我们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之所以能够到处快乐满足,是因为他拥有豁达的心胸和正确的得失观。

E.传记引用了苏东坡的诗文,使得传记更具有真实性,更能突出传主的思想品格。另外,本文视角独特,思路清晰,手法新颖,选材精当,可于平淡中见深长。

(2)本文题目为《东坡居士》,联系全文,说说苏轼为什么要自称东坡居士? (6分)

(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苏东坡转向宗教的原因以及划线语句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的含义。(6分)

(4)身处逆境的苏东坡有充分的理由不快乐,但他却能事事处处体会到快乐甚至创造快乐。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苏东坡的快乐,并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高手  刘学林

孔老四十岁当上处长,六十岁还是处长。自觉政绩不错。孔老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惟一的癖好是饭后茶余到街心花园观棋。观而不弈,无胜无败,无喜无怒,修养成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时间久了,棋盘上的各种高招绝技、阴谋杀机、圈套陷阱,尽皆谙熟。有时看双方棋艺悬殊太大,便给失利者指点几步,失利者无不茅塞顿开,反败为胜。于是会聚在这里的棋迷们都尊他为高手。

一天晚饭后,日光斜照,余热未散,晚霞未成。孔老摇一把雁翎扇,悠悠然来到街心花园。一群人重重叠叠围成浑厚的一圈,伸长脖子如长颈鹿一般。孔老凑上,目光如锥,可怎么也插不进人群去。他拍拍一小伙子肩膀,问:谁和谁?小伙子扭头一看,大喜,松出一口气,说:这下好了,孔老来了。众人一听,都如释重负一般,忙两边让开。孔老趋前,见是本土棋王老钟正和一面生的中年汉子对弈。老钟执红子,中年汉子执绿子。红帅已被兵困皇城,虽非一招即死,却也命在旦夕。故老钟眉头锁紧,目光凝结棋盘;中年汉子坦然自若,左手心玩健身球一样玩着两枚棋子,极熟练。孔老手摇羽扇,观透棋局,说:舍炮杀士。老钟看了一会儿,犹犹豫豫照办了。中年汉子落士杀炮干脆利索。孔老说:进马。老钟不再犹豫,因为他已看出对方如果不撤车逼马,就有一步高调马死棋。中年汉子果然撤车看马。红帅遂解围。之后过程中孔老又点拨两步,老钟竟然赢了中年汉子。

中年汉子手中依然玩着两枚棋子,对孔老挑战地一笑,说:我想向这位老同志请教一局。”“是我多嘴了。孔老歉意一笑,又谦虚说,对不起,我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说:您刚才几步够绝的,怎么说向来不下棋呢?孔老说:我是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咄咄逼人:那就请老同志破例赐教了。孔老执意谦让,众人早已不平,纷纷怂恿:孔老,你就和他下一局。孔老说:不下不下。然而众人早已替他摆好棋子,不由分说簇拥他坐在中年汉子对面。晚辈就先走了。中年汉子说着已架起当头炮。孔老迫不得已,只好上马为应。才走几步,已觉局促如辕中驹,继之破绽屡出,先丢一炮,再折一车,不到十分钟,红帅已受靖康之辱。众人还以为孔老欲擒故纵,先礼后兵,就有人说:好汉不赢前三局。  是孔老此时却已面如死灰,汗进如豆,艰难一笑如哭,起身踉跄就走。

回到家中,孔老很是沮丧。心想:我观那人棋艺并不算高明,我略加指点老钟,老钟便赢了他,可我亲自下场怎么会惨败如此呢?夜不成眠,静卧繁思,忽然大彻大悟,心明如镜。转天毅然写了退休报告。然后离开闹市,搬到市郊上街镇居住。

依然爱观棋,不论在什么场合见到有人下棋必驻足观之。不觉十年。孔老越加出神入化,目光一扫便宏览全局,细察秋毫,棋观十步之外。偶尔给人点拨几步,对方不论是怎样高手,必败无疑。但绝不与人对弈。上街镇的象棋爱好者都把他奉为棋仙。这日,省青年象棋冠军到镇俱乐部辅导象棋,孔老自然前去观看。冠军名叫寇克,年轻有为又虚心好学。寇克和一青年表演赛时,孔老拈须站在青年身后。当青年处于困境时,孔老只说了一步棋就令寇克惊羡佩服之至,忙恭聆尊姓大名。孔老含笑不答,飘然而去。寇克问那青年,青年说大家都称老人棋仙,并不知老人名字。寇克怎肯放过这样好的机遇,打听到孔老住处,备下厚礼,登门请求赐教一局。孔老笑容可掬地一口回绝。寇克不肯罢休,学技心切,长跪不起。孔老无奈,叹一口气说:你若心诚,三日后再来。

好不容易熬过三日,寇克急急登门。大门紧锁,久叩不开。问邻居,说孔老已经搬家。问搬到了何处,邻居摇头一笑,关上房门。寇克怅然痛惜,连说:异人,异人!孔老隔窗看寇克走远,拈须而笑。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孔老为老钟下棋点步赢了中年汉子,而自己又被中年汉子赢了;一是搬到市郊居住后棋艺大长,被奉为棋仙,却绝不与人对弈。

B.小说的表层虽然写的都是棋事,但在深层里,棋事可以寓指人事和世事,孔老是点步高手,偶尔下棋却输了,输后彻悟,绝不与人对弈,都令人深思。

C.小说以高手为题,既点明孔老是棋坛高手,也暗示出围绕在棋仙孔老周围的一群人——本土棋王老钟,中年汉子,省青年象棋冠军寇克等都是高手。

D.面对一片真诚的省青年冠军寇克的请求,孔老就是不肯赐教,欺骗寇克说自己搬家,连邻居也蒙在鼓里,这使寇克更觉得孔老不同凡响,是棋界异人

E.小说语言简洁精练,诙谐幽默,常常反话正说,令人深思,如二十几年职位不变,却自觉政绩不错,输棋面如死灰,汗进如豆,却被尊为高手

(2)小说第二段开头部分画线的句子中景物、人物的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中年汉子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孔老输棋后夜不成眠,静卧繁思,忽然大彻大悟,心明如镜,你怎样看这里的大彻大悟,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的准备过程。

(2)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小题

白门感旧 汪中

秋来无处不销魂,箧里春衫半有痕。

到眼云山随处好,伤心耆旧几人存。

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

十载江湖生白发,华年如水不堪论。

1.诗歌第三联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有人说,虽同为悲秋伤怀,但汪诗浅窄,杜甫深广。请结合《登高》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薙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侻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

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节选自《新唐书·陆羽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言有僧得水滨                    诸:之

B.乃以陆为氏,而字之                名:取名

C.太守李齐物见,                  异:认为……奇异

D.见有过者,规切至                忤:触犯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B.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C.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D.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羽身世凄凉,自幼被弃在水滨,始终不知父母是谁。

B.陆羽生长于寺庙,按照《易经》上的卦而自起名和字。

C.陆羽经历坎坷,勤奋苦学,成为朝廷器重的学者和官员。

D.陆羽率性而为,不慕名利,是古代清高士子的典范。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5分)

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用人文音乐滋润心灵

音乐对人的道德情操、精神面貌具有独特的影响:人文音乐更是蕴涵着丰富的生命哲理、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励人、鼓舞人,还与社会发展相互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文音乐有助于凝聚社会精神。音乐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人文音乐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精神文化。人在劳动中总结、概括、创造了音乐,使音乐艺术从原始萌芽状态不断发展成为人类精神文化产品。人文音乐的民族性体现了音乐来自民族的生活和历史,脱离不了民族的精神特点。特别是民歌,更是鲜明地反映了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感情等。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人文音乐的发展,但人文音乐的发展也会反过对社会生产力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人文音乐文化活动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能够对人们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群体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民族凝聚力。

人文音乐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人文音乐教育既利于传承民族精神文化,又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在我国古代社会,音乐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孔子认为音乐具有极强的教化功能,在《论语》中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说法。一个人通过学习诗,在内心修养、情感意象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通过学习礼,使行为修养、人际交流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然后再通过的教化,将前面的学习有机融合,使人外在修养与内在修养融为一体。人通过的教化功能,修养成一个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

人文音乐可以协调人际关系。音乐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由于人文音乐与人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对人的情绪有着强烈的激发作用,可以提供给人有教养的娱乐、有文化的休息,对人的生理、感情以及行为举止等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因而音乐可以对人进行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方面的潜移默化地熏陶,发挥对人的启迪感化作用。人文音乐中美妙的旋律、轻松的节奏、悦耳的音色可以让人身心愉悦、心境良好。人们在音乐活动中容易产生情感上的沟通和联系,最终在契合中增进友谊。所以,优美的人文音乐可以有效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

人文音乐体现时代精神。音乐如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现实。人文音乐的形式和内涵都必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实际上,每一个时代都要求音乐体现这个时代的精神,适应社会的需要,并且对社会生活起积极作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创作中都体现了所处时代的精神,比如贝多芬的交响乐,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作为现代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音乐与社会发展应保持契合,让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们得到音乐的潜移默化的启示。当今时代,人类文明快速发展,音乐元素也复杂多样。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观察、审视,有意识地让音乐体现出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念。要把生活融入音乐,用音乐去表达生活、反映生活,又要让音乐引导社会思潮,为社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发挥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人文音乐的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文音乐不仅对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还与社会发展相互产生积极的影响。

B.人文音乐是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来自民族的生活和历史,具有民族的精神特点。

C.人文音乐具有极强的教化功能,使人的外在修养与内在修养融为一体,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

D.人文音乐的美妙旋律、轻松节奏、悦耳音色,容易让人产生情感上的沟通和联系,从而增进友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歌是人文音乐的一个典型代表,它能鲜明地反映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感情等,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B.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表现了孔子对音乐的教化功能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说明人文音乐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

C.人文音乐对人的情绪有着强烈的激发作用,因而可以直接对人进行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方面的教育。

D.贝多芬的交响乐、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体现了它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人文音乐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所以,人文音乐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群体意识。

B.我国古代就重视音乐教育,古人认为,音乐能将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使人的外在修养与内在修养融为一体。

C.由于人们在音乐活动中容易产生情感上的沟通和联系,所以,在一些社交场合演奏或播放一些优美的人文音乐,能让人在契合中增进友谊。

D.音乐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现实。为了引导社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就应该多创作一些美的音乐作品。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剪不断的乡愁      崔明秋  (8分)

我依然记得多年前我出走的那个四月,硕大的朝阳一直紧紧跟随在我的身后,温暖着我的身心。春日的田野,泥土深处的梦正在复苏,一棵小草悄悄探出头来,为我送行。我没有离愁,眼里充满对于远方的渴望。当绿皮火车拉响汽笛,载着我慢慢驶离这古老的小镇,我没有与故乡温厚的背影告别。

出走,从来都没有一条笔直的路可走。在异乡的夜空,我只看到一颗颗哭泣的星星,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当风从我的双肩掠过,我听到来自故乡的低语。我依稀觉得我的双肩还保留着四月的温度,那是故乡的手掌的温度,多少年来从来没有冷却过。是它抚慰着我,让我在远走他乡的日子里,走得端正而夯实。

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走不出故乡的凝视,无论到了什么年纪,故乡的山水都一如既往地守望着游子的回归。故乡,如果说我爱你,为什么又一次次地离开你?在渴望逃避的瞬间,故乡那爿小站,絮叨着叮嘱与不舍。时间的手指无论怎样坚硬,都扯不断满腹绿意的祖先的遗嘱。在人生不停顿的迁徙和别离中,依然保留着这块土地的方言,那是历史的血脉,总不干涸。

远离故乡的日子,我夜夜怀抱旧日的回忆入梦。当我置身故乡的怀抱,寻找着旧日足迹的时候,扑面而来的风,却牵引着我去领略故乡全新的风貌。贯穿小镇南北的通江路,已由尘土飞扬的土路变为柏油路。成长的记忆点点滴滴浮现在脑海,路边高大的杨树亲切地看着我,仿佛在问我:这些年,你都去了哪里?我已寻不到那些错落在低矮平房中弯曲的小巷,那棵长在房檐的小草只有在我的记忆里碧绿着。在小巷里玩耍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他们继承了父辈的朴实与勤劳,在这块土地上支撑起一个新的时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让我有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街市上车水马龙,商铺林立,人们的脸上依旧挂着我熟悉的朴实的微笑。而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那条在小镇东边修建的大路与大桥。那一带原来是稀稀落落的破旧平房与废弃的厂区,一直都冷清萧条。如今人们搬进了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在废弃的厂区上建起了休闲娱乐广场。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与气派的新桥连接,成为小镇里的一条运输动脉。每天清晨,一颗颗还带着露珠的蔬菜与瓜果从这里运送出去,丰富着城市的餐桌。人们带着心中的理想蓝图从这条路离开小镇,又从这条路回到小镇,带回了山外先进的理念与思想。日子就在这条路上一天天忙碌并富裕起来。

远处的田野,庄稼的面孔在阳光下晶莹闪亮。我寻根的目光在燃烧,乡音在我的耳畔感情纯正。清澈明亮的江水,滋润着两岸,水草肥美,绿树成荫,那一片片叶子上有父亲的体温,母亲的体温。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心是那样的安宁,踏实,跋涉的思想不再疼痛。不知是谁在喊我的乳名,我回过头去,竟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她刚刚从广州回来,探望父母。

一阵鞭炮声打断了我们的交谈,一排迎亲的车队停在了我们身后,人们纷纷围拢过来,询问着是谁家的喜事。岁数大的人慨叹现在的年轻人赶上了好时代,小孩子不停地拍着巴掌,蹦蹦跳跳……我们也随着人流,感染着喜气,默默地为这对新人祝福。

转眼间,又要离开故乡了,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凝望故乡,我收藏起故乡的宽厚与沉实,这里是我永远眷恋的港湾。

在告别的时候,我看到故乡潮湿的背影。而我从今后的漂泊,无论多远、多久,我的乡愁都是岁月的剪刀无法剪断的一根棉线……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中的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3.请将文章的行文思路补充完整。(2分)

离故乡                                  再次离故乡
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2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三)学会转身(8分)

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滴答、滴答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壳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得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时,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所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吗?

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思维习惯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很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1.阅读选文第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提出观点

A____________

分析论述

B____________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举出爱迪生指导助手测量灯泡壳容积的事例

论证方法:C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D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壳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3.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汗血宝马(6分)

1969年,甘肃武威出土了一件威武的铜奔马,此马三足凌空,气势夺人,郭沫若将它定名为马踏飞燕。据考证,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极品青铜器物,距今约1800年。这件铜奔马的原型,便是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汗血宝马。

我国古代,曾将汗血宝马称为天马、大宛马(大宛是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据《史记》记载,大宛马其先天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宝马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使开始频繁来往于西域诸国,他们在贰师城见到了强健的大宛马,于是奏知汉武帝。嗜好宝马的汉武帝闻讯后大喜,特意铸了一匹金马,命使者送到大宛国,想用金马换一匹汗血宝马,结果被大宛国王拒绝,汉使也在归途中被杀。汉武帝大怒,派大将李广利率大军远征大宛国。大宛国人难以抵挡,于是杀了国王,与汉军议和,并同意向汉朝提供良马。汉军挑选了3000匹良马运回中原,但这些马经过长途跋涉后损失惨重,到达玉门关时仅余1000多匹。得到汗血宝马的汉武帝十分高兴,将天马的美名赐予汗血宝马。汉武帝还让汗血宝马等西域良马与蒙古马杂交,培育出山丹军马。从此,中原的马种得到改良,汉代的生产力和军队的装备也因此大幅增强。

唐朝时,中原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更加密切,唐玄宗曾将义和公主嫁给了宁远(大宛)国王,宁远国王则向玄宗献了两匹胡种马(即汗血宝马),玄宗为两马取名为玉花骢(骢,读cōng,一种毛色青白相间的马。)照夜白,它们还被画进了唐代名画《照夜白图》。

在古代,马是战争的利器。汗血宝马体形好、听话、快速、适于长途行军,在游牧民族的征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成吉思汗时代,汗血宝马成为蒙古大军发动闪电战,横扫欧亚大陆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里,汗血宝马代表着勇气和力量,蕴涵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被人们称之为龙之友龙之媒。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赋诗填词,撰写传奇故事来描写汗血宝马。唐代李白有《天马歌》:天马出来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宋代司马光也有《天马歌》: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网丝旧画昔尝见,不意人间今见之。

汗血宝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繁衍生息上千年,但近代以来,史料中已很难见到汗血宝马的名字,汗血宝马在我国几近绝迹。

按说,引进的汗血宝马有雌有雄,是可以进行繁殖的。但由于我国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引入马种后,都走了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同时,由于战马多被阉割,也使一些汗血宝马失去繁殖能力。种种原因使汗血宝马在国内踪迹难寻,目前只有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境内,还生存有数千匹汗血宝马。
1.文章开头从铜奔马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2.⑦⑧两段内容说明了什么内容?是按照怎样的思路说明的?(4分)

 

文言文阅读(共8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解】片面、浅陋。盘缠。详细。差不多。孔子的弟子。 勤勉,努力。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是人多以书余(假:假如)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地方区域等)

C.又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  D.若既不出(户: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字,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敢出一言  B.夫孔子之圣  C.俯身倾耳   D.光先帝遗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6453/35971) 首页 上一页 16448 16449 16450 16451 16452 16453 16454 16455 16456 16457 1645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